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财务舞弊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3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2.4 并购重组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3 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重组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 第26-34页 |
3.1 九好集团简介 | 第26-29页 |
3.1.1 基本背景 | 第26页 |
3.1.2 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 | 第26-27页 |
3.1.3 2013-2015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 第27-28页 |
3.1.4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财务指标对比情况 | 第28-29页 |
3.2 鞍重股份简介 | 第29-30页 |
3.2.1 基本背景 | 第29页 |
3.2.2 2012-2015年度经营业绩情况 | 第29-30页 |
3.3 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重组财务舞弊事件 | 第30-34页 |
3.3.1 事件经过 | 第30-31页 |
3.3.2 调查和处罚结果 | 第31-34页 |
4 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重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第34-50页 |
4.1 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重组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 第34-41页 |
4.1.1 虚增收入 | 第34-36页 |
4.1.2 虚构银行存款、未披露借款及银行存款质押的事项 | 第36-37页 |
4.1.3 置入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过高 | 第37-40页 |
4.1.4 置出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过低 | 第40-41页 |
4.2 财务舞弊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4.2.1 利益诉求 | 第41-42页 |
4.2.2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 第42页 |
4.2.3 内部监督机制失效 | 第42-43页 |
4.2.4 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 第43页 |
4.2.5 证券市场的巨大利益与低廉的违法成本不相称 | 第43-44页 |
4.2.6 中介机构不作为,使社会监督流于形式 | 第44-45页 |
4.3 案件影响分析 | 第45-50页 |
4.3.1 造成企业股价的波动 | 第45-46页 |
4.3.2 公司公信力和品牌形象下降 | 第46页 |
4.3.3 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 第46-47页 |
4.3.4 对中介机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5 防范并购重组中财务舞弊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50-60页 |
5.1 增强监管与惩治力度 | 第50-53页 |
5.1.1 建立重组监管体系,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的制定 | 第50-51页 |
5.1.2 加大惩罚力度 | 第51-53页 |
5.2 强化社会监督 | 第53-54页 |
5.2.1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 第53页 |
5.2.2 建立完善的中介机构内部控制体系 | 第53-54页 |
5.2.3 防范重点领域的审计风险 | 第54页 |
5.3 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建设 | 第54-57页 |
5.3.1 充分发挥股东大会作用 | 第55页 |
5.3.2 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职能 | 第55-56页 |
5.3.3 改善公司治理环境,加强内部财务监控功能 | 第56-57页 |
5.3.4 建立健全重组风险评估体系 | 第57页 |
5.4 推进全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 | 第57-60页 |
5.4.1 提倡资本市场诚信引导 | 第57页 |
5.4.2 增强投资者风险意识 | 第57-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