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玻璃陶瓷的特点及应用 | 第8-10页 |
1.1.1 玻璃陶瓷的特点 | 第8-9页 |
1.1.2 玻璃陶瓷的应用 | 第9-10页 |
1.2 生物玻璃陶瓷的分类及发展 | 第10-12页 |
1.2.1 白榴石基玻璃陶瓷 | 第11页 |
1.2.2 云母基玻璃陶瓷 | 第11-12页 |
1.2.3 A/W玻璃陶瓷 | 第12页 |
1.2.4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 第12页 |
1.3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4.2 目的意义 | 第15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测试方法 | 第17-24页 |
2.1 基础玻璃各物质的作用及配方的组分设计 | 第17-18页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18-1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3 玻璃陶瓷的制备工艺 | 第19-20页 |
2.3.1 基础玻璃的制备 | 第19-20页 |
2.3.2 晶化热处理 | 第20页 |
2.4 材料的晶相组成以及微观结构测试 | 第20-21页 |
2.4.1 样品的热膨胀曲线与DSC测试 | 第20-21页 |
2.4.2 XRD物相分析 | 第21页 |
2.4.3 SEM微观结构分析 | 第21页 |
2.5 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21-24页 |
2.5.1 抗弯强度测试 | 第21页 |
2.5.2 透明度测试 | 第21页 |
2.5.3 维氏硬度测试 | 第21-22页 |
2.5.4 抑菌环实验 | 第22页 |
2.5.5 毒性测试 | 第22-23页 |
2.5.6 模拟体液(SBF)实验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础玻璃热处理制度及抗菌剂的确定 | 第24-2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基础玻璃的热力学特征 | 第24-26页 |
3.3 基础玻璃的热处理制度 | 第26页 |
3.4 银锌单掺抗菌性能对比 | 第26-27页 |
3.5 Ag_2O含量的确定 | 第27-2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ZnO对抗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析晶与性能的影响 | 第29-38页 |
4.1 引言 | 第29页 |
4.2 热处理制度的确定 | 第29-30页 |
4.3 ZnO对玻璃陶瓷的晶相组成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0-33页 |
4.4 ZnO对玻璃陶瓷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4.5 ZnO对玻璃陶瓷透明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4.6 抗菌机理与毒性讨论 | 第35-3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SrO对引入生物活性的抗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影响 | 第38-49页 |
5.1 引言 | 第38页 |
5.2 引入生物活性的抗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基本性能研究 | 第38-41页 |
5.2.1 热处理制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5.2.2 晶相变化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5.2.3 引入生物活性对抗菌玻璃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5.3 SrO对抗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晶相组成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6页 |
5.3.1 热处理制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5.3.2 SrO对玻璃陶瓷晶相组成的影响 | 第42-43页 |
5.3.3 SrO对玻璃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3页 |
5.3.4 SrO对玻璃陶瓷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5.3.5 SrO对玻璃陶瓷硬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5.4 SrO强化后玻璃陶瓷抗菌结果及生物活性讨论 | 第46-47页 |
5.4.1 抗菌性能对比 | 第46页 |
5.4.2 生物活性结果讨论 | 第46-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