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1.1 针铁矿的简介 | 第17页 |
1.1.1 针铁矿的特征 | 第17页 |
1.1.2 针铁矿的组成与结构 | 第17页 |
1.1.3 针铁矿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 针铁矿的同晶替代 | 第17-19页 |
1.2.1 晶格铝同晶替代针铁矿的特性 | 第17-19页 |
1.2.3 晶格铝同晶替代针铁矿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3 针铁矿的相变规律 | 第19页 |
1.4 磷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6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7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晶格铝替代针铁矿的制备及其热分解结构演化 | 第21-32页 |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1-22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1页 |
2.3.1 不同摩尔比晶格铝替代针铁矿的表征 | 第22-26页 |
2.3.1.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2-23页 |
2.3.1.2 TEM | 第23-24页 |
2.3.1.3 FESEM | 第24页 |
2.3.1.4 孔结构演化 | 第24-26页 |
2.3.2 不同摩尔比晶格铝替代赤铁矿的表征 | 第26-28页 |
2.3.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6页 |
2.3.2.2 FESEM | 第26-27页 |
2.3.2.3 孔结构演化 | 第27-28页 |
2.3.3 不同摩尔比晶格铝替代零价铁的表征 | 第28-31页 |
2.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8-29页 |
2.3.3.2 FESEM | 第29-30页 |
2.3.3.3 孔结构演化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晶格铝替代针铁矿吸附磷的实验 | 第32-4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1.3 表征 | 第32页 |
3.1.4 实验内容 | 第32-3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6页 |
3.2.1 样品表征 | 第33-36页 |
3.2.2 动力学 | 第36-38页 |
3.2.3 pH和离子强度影响 | 第38-39页 |
3.2.4 等温线 | 第39-41页 |
3.2.5 热力学 | 第41-42页 |
3.2.6 固液比和logkd | 第42页 |
3.2.7 干扰离子和胡敏酸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8 解吸实验 | 第43-44页 |
3.2.9 吸附机理 | 第44-46页 |
3.3 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空气气氛热处理晶格铝替代针铁矿吸附磷的实验 | 第49-6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2.1 样品表征 | 第49-51页 |
4.2.2 动力学 | 第51-52页 |
4.2.3 pH和离子强度影响 | 第52-53页 |
4.2.4 等温线和热力学 | 第53-54页 |
4.2.5 固液比和logkd | 第54-55页 |
4.2.6 干扰离子和胡敏酸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7 解吸实验 | 第56页 |
4.2.8 吸附机理 | 第56-57页 |
4.3 小结 | 第57-60页 |
第五章 还原气氛热处理晶格铝替代针铁矿吸附磷的实验 | 第60-72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0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0-71页 |
5.2.1 样品表征 | 第60-62页 |
5.2.2 动力学 | 第62-63页 |
5.2.3 pH和离子强度影响 | 第63-64页 |
5.2.4 等温线 | 第64-65页 |
5.2.5 热力学 | 第65页 |
5.2.6 固液比和logkd | 第65-66页 |
5.2.7 干扰离子和胡敏酸的影响 | 第66-67页 |
5.2.8 解吸实验 | 第67页 |
5.2.9 吸附机理 | 第67-70页 |
5.2.10 零价铁(AZ0)去除磷酸盐的反应机理 | 第70-71页 |
5.3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