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铁系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引言第13-17页
        1.1.1 纳米材料概述第13-16页
        1.1.2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第16-17页
    1.2 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催化反应机理第17-18页
    1.3 光催化剂研究进展及FeWO_4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水热法简介第20-23页
        1.4.1 水热法及其特点第20-21页
        1.4.2 水热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1-23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 实验步骤、表征手段及光催化性能评价方法第24-34页
    2.1 主要试剂及原料第24-25页
    2.2 实验仪器第25页
    2.3 产物检测与表征方法第25-30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第25-26页
        2.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仪(FT-IR)第26页
        2.3.3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26页
        2.3.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BET)第26-27页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EDS)第27页
        2.3.6 拉曼(Raman)光谱第27-28页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8页
        2.3.8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第28-29页
        2.3.9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9-30页
    2.4 光催化反应第30-31页
        2.4.1 光催化反应装置第30-31页
        2.4.2 光催化效果评价第31页
    2.5 罗丹明B染料光催化降解机理第31-34页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钨酸亚铁第34-47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3.2.1 实验原料第34-35页
        3.2.2 实验仪器第35页
        3.2.3 水热法制备FeWO_4实验步骤第35-36页
    3.3 样品测试及表征第36页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6-46页
        3.4.1 pH对合成FeWO_4物相、形貌以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6-40页
        3.4.2 不同模版剂对合成FeWO_4的影响第40-42页
        3.4.3 催化剂的表征第42-46页
    3.5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钨酸亚铁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7-57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48页
        4.2.1 实验原料第47页
        4.2.2 实验仪器第47页
        4.2.3 实验步骤第47-48页
        4.2.4 吸附和光催化实验第48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8-54页
        4.3.1 热重分析(TG)第48-49页
        4.3.2 对比烧结前后催化剂表征结果第49-52页
        4.3.3 对比烧结前后催化剂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第52-54页
    4.4 高温烧结对MnWO_4吸附能力和光催化性质的影响第54-56页
        4.4.1 MnWO_4的合成第54页
        4.4.2 X射线衍射(XRD)表征第54-55页
        4.4.3 吸附及光催化性质的对比实验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Bi_(7.89)W_(0.11)O_(12.16)的水热法合成及光催化性质初探第57-62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实验部分第57-58页
        5.2.1 实验原料第57页
        5.2.2 实验仪器第57页
        5.2.3 实验步骤第57-58页
    5.3 样品测试及表征第58页
    5.4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58-61页
        5.4.1 X射线衍射(XRD)第58-59页
        5.4.2 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第59页
        5.4.3 紫外可见吸收法估算禁带宽度E_g第59-60页
        5.4.4 热重分析(TG)第60-61页
    5.5 光催化性能第61页
    5.6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功能梯度圆筒热弹性分析
下一篇:金属表面形貌对PTFE-Al2O3摩擦磨损及转移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