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与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5页
 一、选题缘由第11-12页
  (一) 民族院校教育的特殊性问题第11页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第11页
  (三) 民族冲突与和谐发展问题第11-12页
  (四) 个人原因第12页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第12-13页
  (一) 研究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思路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二) 实证研究法第13页
  (三) 统计分析法第13页
 四、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 理论意义第13-14页
  (二) 实践意义第14页
 五、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第15-24页
 一、相关概念第15-19页
  (一) 人际关系第15页
  (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第15-16页
  (三) 人际关系困扰第16-17页
  (四) 民族心理困扰第17-18页
  (五) 民族认同与民族融合第18-19页
 二、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概述第19-21页
  (一) 人际关系的类型第19-20页
  (二) 人际关系的特征第20-21页
 三、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第21-23页
  (一)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的研究第21页
  (二)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1-22页
  (三)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第22-23页
 四、关于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实证研究第23页
 五、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第23-24页
第三章 研究过程第24-40页
 一、研究假设第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26页
  (一) 研究对象第24-25页
  (二) 研究工具第25-26页
  (三) 施测过程第26页
  (四) 研究程序与数据统计处理第26页
 三、研究数据与分析第26-40页
  (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结果第26-31页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心理困扰状况的研究结果第31-38页
  (三)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民族心理困扰的相关分析第38-40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40-48页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第40-43页
  (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整体状况分析第40页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各个维度的分析第40-41页
  (三)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各研究变量分析第41-43页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心理困扰状况第43-46页
  (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心理困扰整体状况及三个维度分析第43-44页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心理困扰的研究变量分析第44-45页
  (三) 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心理困扰的民族变量分析第45-46页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民族心理困扰的相关分析第46-48页
第五章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第48-53页
 一、教育的内容第48-49页
  (一) 民族文化知识第48页
  (二) 自我意识第48-49页
  (三) 沟通与交往的技巧第49页
  (四) 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第49页
 二、教育的形式第49-51页
  (一) 课程教育第49-50页
  (二) 特色活动第50页
  (三) 团体心理辅导第50-51页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的社会支持系统第51-53页
  (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第51页
  (二) 相同民族的社会团体第51-52页
  (三) 不同民族的社会团体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5页
 一、研究结论第53页
 二、研究的不足与思考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一、著作类第55-56页
 二、学位论文类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59页
 论文类第58-59页
附录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产物抗微生物、抗氧化及DNA结合性的研究
下一篇:《三国志》裴注文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