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估算与区域传输分析及与土地覆盖的关系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1 大气气溶胶的遥感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2 大气颗粒物的遥感反演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3 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地表覆盖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4 当前研究不足第18-19页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2 数据与方法第21-2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2页
    2.2 数据集第22-25页
        2.2.1 地基监测数据集第22-23页
        2.2.2 遥感监测数据集第23-24页
        2.2.3 气象数据第24-25页
        2.2.4 土地覆盖数据第25页
    2.3 PM_(2.5)浓度反演原理第25-27页
        2.3.1 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计算第25-26页
        2.3.2 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湿度校正第26-27页
    2.4 气流轨迹模型第27-29页
3 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估算及分布特征分析第29-37页
    3.1 PM_(2.5)浓度估算模型的建立第29页
    3.2 PM_(2.5)浓度估算模型的验证第29-30页
    3.3 PM_(2.5)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第30-33页
    3.4 PM_(2.5)浓度的年内变化特征第33-37页
4 京津冀地区典型雾霾事件中颗粒物输送过程分析第37-43页
    4.1 春季一次雾霾事件中颗粒物输送过程第37-38页
    4.2 夏季一次雾霾事件中颗粒物输送过程第38-39页
    4.3 秋季一次雾霾事件中颗粒物输送过程第39-40页
    4.4 冬季一次雾霾事件中颗粒物输送过程第40-43页
5 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关系第43-49页
    5.1 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中PM_(2.5)浓度的统计学差异第43-45页
    5.2 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中PM_(2.5)浓度等级的分布差异第45-4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9-53页
    6.1 主要结论第49-50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50-51页
    6.3 研究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湖流域土地利用与水系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以锡澄地区为例
下一篇:山楂酒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