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模式下寒地城市河道弹性景观设计策略--以洮儿河河道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城市河道研究进程 | 第9-1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2. LID与寒地城市河道景观基本概念 | 第12-29页 |
2.1 寒地城市河道景观 | 第12-17页 |
2.1.1 寒地城市河道界定 | 第12-13页 |
2.1.2 寒地城市河道功能及构成要素 | 第13-15页 |
2.1.3 寒地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2.1.4 寒地城市河道弹性景观 | 第17页 |
2.1.5 小结 | 第17页 |
2.2 LID理念 | 第17-29页 |
2.2.1 概念及发展 | 第17-19页 |
2.2.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2.2.3 LID设计原则及实施 | 第20-24页 |
2.2.4 对寒地城市河道设计启示 | 第24-25页 |
2.2.5 案例分析 | 第25-28页 |
2.2.6 小结 | 第28-29页 |
3. LID模式下寒地城市河道弹性景观设计策略 | 第29-40页 |
3.1 LID与寒地城市河道弹性景观适用性分析 | 第29页 |
3.1.1 动态适应性分析 | 第29页 |
3.1.2 功能多样性分析 | 第29页 |
3.1.3 空间层次性分析 | 第29页 |
3.2 LID模式下寒地城市河道弹性景观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3.3 LID模式下寒地城市河道弹性景观设计内容 | 第30-38页 |
3.3.1 重塑河道形态,构建弹性河道 | 第30-34页 |
3.3.2 LID模式下水环境营造 | 第34-37页 |
3.3.3 LID模式下植被带修复 | 第37-38页 |
3.3.4 引入地方文化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乌兰浩特市洮儿河景观设计策略 | 第40-43页 |
4.1 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40-41页 |
4.2 景观设计策略 | 第41-43页 |
4.2.1 拆除拦河坝 | 第41页 |
4.2.2 拆除旧堤岸,建立泛洪区 | 第41页 |
4.2.3 驳岸修复 | 第41页 |
4.2.4 修复河道内植被 | 第41页 |
4.2.5 弹性河道景观 | 第41-42页 |
4.2.6 引入内蒙古区域文化 | 第42-43页 |
5. 基于LID模式下洮儿河河道景观设计 | 第43-47页 |
5.1 项目概况分析 | 第43-44页 |
5.1.1 城市印象 | 第43页 |
5.1.2 上位规划 | 第43页 |
5.1.3 气候条件 | 第43页 |
5.1.4 城市历史文化 | 第43-44页 |
5.1.5 城市资源分析 | 第44页 |
5.2 前期分析 | 第44-45页 |
5.2.1 设计范围 | 第44页 |
5.2.2 周边环境分析 | 第44-45页 |
5.2.3 项目基地条件分析 | 第45页 |
5.3 总体设计 | 第45-46页 |
5.3.1 设计理念 | 第45页 |
5.3.2 设计目标 | 第45页 |
5.3.3 景观结构 | 第45页 |
5.3.4 交通规划 | 第45-46页 |
5.4 专项设计 | 第46-47页 |
5.4.1 LID专项设计 | 第46页 |
5.4.2 驳岸设计 | 第46页 |
5.4.3 植物设计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付件 | 第5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