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太阳能 | 第10-11页 |
1.3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第11-12页 |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5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13-15页 |
1.6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7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7.1 基于BDT-Qx-T结构的氟取代P型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all-PSCs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7.2 基于BDTDT-Qx-T结构的氟取代P型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all-PSCs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7.3 基于BDT-BT-T结构的氟取代P型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all-PSCs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基于BDT-QX-T结构的氟取代P型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23-51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4-26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2.3.1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路线 | 第26页 |
2.3.2 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26-32页 |
2.3.3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及测试 | 第32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44页 |
2.4.1 聚合物合成方法及分子量测试 | 第32-33页 |
2.4.2 热力学和光学性能研究 | 第33-35页 |
2.4.3 电化学性能 | 第35-36页 |
2.4.4 理论模拟计算 | 第36-37页 |
2.4.5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37-42页 |
2.4.6 聚合物-聚合物活性层形貌的研究 | 第42-44页 |
2.5 聚合物给体P2F-DO在全聚合物叠层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44-4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第三章 基于BDTDT-QX-T结构的氟取代P型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51-67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2-53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3.3.1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53-54页 |
3.3.2 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54-55页 |
3.3.3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及测试 | 第55-56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3.4.1 聚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分子量测试 | 第56-57页 |
3.4.2 热力学和光学性能研究 | 第57-59页 |
3.4.3 电化学性能 | 第59-60页 |
3.4.4 温度依赖的紫外可见光吸收 | 第60-61页 |
3.4.5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61-62页 |
3.4.6 聚合物-聚合物活性层形貌的研究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四章 基于BDT-BT-T结构的氟取代P型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应用 | 第67-85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8-69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4.3.1 聚合物合成路线 | 第69页 |
4.3.2 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69-70页 |
4.3.3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及测试 | 第70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81页 |
4.4.1 聚合物合成方法及分子量测试 | 第70-71页 |
4.4.2 热力学和光学性能研究 | 第71-73页 |
4.4.3 电化学性能 | 第73-74页 |
4.4.4 理论模拟计算和温度依赖的紫外可见光吸收 | 第74-76页 |
4.4.5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76-77页 |
4.4.6 电荷转移和传输 | 第77-80页 |
4.4.7 聚合物-聚合物活性层形貌的研究 | 第80-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5-8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85-8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