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水下通信(声纳通信)论文

基于认知的变换域水声通信技术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2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5-23页
        1.1.1 引言第15-16页
        1.1.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6-18页
        1.1.3 基于认知的变换域水声通信的技术背景第18-23页
    1.2 基于认知技术的水声变换域通信系统面临的技术难点第23-24页
        1.2.1 水声变换域通信系统与无线电变换域通信系统的不同第23页
        1.2.2 如何认知干扰信号的特征第23-24页
        1.2.3 如何认知信道的变化第24页
        1.2.4 如何建立变换域水声通信系统第24页
    1.3 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情况第24-26页
    1.4 论文的结构第26-28页
第2章 基于认知的变换域水声通信系统模型第28-59页
    2.1 系统的体系框架第28-30页
    2.2 水声环境的认知第30-34页
        2.2.1 变换域水声通信认知的范围第30-31页
        2.2.2 变换域水声通信认知的过程第31-32页
        2.2.3 水声变换域通信频谱感知的策略第32-34页
    2.3 变换域通信系统的调制模型第34-42页
        2.3.1 CSK调制系统模型第35-37页
        2.3.2 认知OFDM系统(C-OFDM)模型第37-41页
        2.3.3 认知MFSK系统(C-MFSK)模型第41-42页
    2.4 子载波信道容量的分配方法第42-43页
    2.5 反馈信道的设计第43-45页
        2.5.1 反馈信息设计第43-44页
        2.5.2 反馈信道的信息传输方式论证第44-45页
    2.6 认知水声通信网络的节点间通信协议设计第45-48页
        2.6.1 接收机发起通信模式的网络协议设计第45-47页
        2.6.2 发射机发起通信模式的网络协议设计第47-48页
    2.7 水声变换域通信系统性能仿真分析第48-56页
        2.7.1 仿真系统的参数设计第48-49页
        2.7.2 干扰条件下C-OFDM系统性能仿真第49-51页
        2.7.3 C-OFDM系统在水声多途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仿真第51-56页
    2.8 C-OFDM水池试验研究第56-58页
    2.9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3章 干扰信号的捕获与参数估计技术第59-86页
    3.1 常见的水声通信设备及其帧结构第59-61页
        3.1.1 常见的水声通信Modem第59-60页
        3.1.2 典型水声通信MODEM信号帧结构第60-61页
    3.2 典型水声通信信号辨识技术第61-67页
        3.2.1 基于经典周期图法的频率估计技术第61-62页
        3.2.2 迭代自适应(IAA)谱估计技术第62-64页
        3.2.3 l_p-IAA谱估计第64-65页
        3.2.4 l_1-SPICE谱估计技术第65-67页
    3.3 基于CP特征的多载波跳频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第67-68页
    3.4 水池试验及结果分析第68-77页
        3.4.1 水池试验说明第69-71页
        3.4.2 基于周期图法的水声通信信号参数估计结果第71-73页
        3.4.3 基于IAA的水声通信信号参数估计结果第73-75页
        3.4.4 基于CP特征的水声通信信号检测结果分析第75-77页
    3.5 SWellEx-96试验数据处理分析第77-79页
        3.5.1 试验说明第77-78页
        3.5.2 数据处理结果第78-79页
    3.6 厦门海试数据处理分析第79-84页
        3.6.1 试验基本情况第79-80页
        3.6.2 试验数据处理第80-84页
    3.7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4章 信道认知信息驱动的变换域水声通信技术研究第86-113页
    4.1 水声变换域通信系统模型第86-89页
        4.1.1 TDCS发射机模型第86-88页
        4.1.2 TDCS接收机模型第88-89页
    4.2 水声TDCS系统稀疏信道估计技术第89-96页
        4.2.1 稀疏水声信道估计模型第89-90页
        4.2.2 基于MMP-DCD的稀疏信道估计技术第90-93页
        4.2.3 基于MOLS-DCD的稀疏信道估计技术第93-95页
        4.2.4 基于交叉验证技术的MOLS-DCD稀疏信道估计技术第95-96页
    4.3 仿真实验分析第96-107页
        4.3.1 仿真实验环境描述第96-99页
        4.3.2 基于MMP-DCD的稀疏信道估计的TDCS性能分析第99-103页
        4.3.3 基于MOLS-DCD的稀疏信道估计的TDCS性能分析第103-107页
    4.4 水池实验分析第107-111页
        4.4.1 水池实验设备说明第107-108页
        4.4.2 水池实验数据帧结构第108页
        4.4.3 水池实验结果分析第108-111页
    4.5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结论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9-132页
附录 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连续相位调制的多波段导航信号模型研究
下一篇:自主水面船编队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