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互联网UGC平台用户持续贡献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动机第8-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路线第12-14页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4页
    1.5 论文的框架第14-1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6-29页
    2.1 虚拟社区和互联网UGC平台第16-17页
    2.2 共创价值理论以及UGC平台上的价值感知第17-21页
    2.3 体验质量与行为意向第21-23页
    2.4 动机理论及成就动机第23-26页
    2.5 互联网UGC平台的分类第26-27页
    2.6 “认知-情感-意动(C-A-C)”框架概述第27-28页
    2.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第29-36页
    3.1 体验质量与共创价值第29-32页
    3.2 共创价值与用户持续贡献行为意向第32-33页
    3.3 平台类型第33-34页
    3.4 成就动机第34-35页
    3.5 控制变量第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6-46页
    4.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第36-37页
    4.2 量表设计第37-40页
    4.3 初始问卷预测与分析第40-44页
    4.4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44-45页
    4.5 数据分析方法第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第46-73页
    5.1 样本与数据概况第46-52页
    5.2 测量模型评估第52-58页
    5.3 因子分析第58-59页
    5.4 变量间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59页
    5.5 共创价值的中介作用第59-67页
    5.6 UGC平台类型的调节作用第67-68页
    5.7 成就动机的调节作用第68-71页
    5.8 研究的整体模型第71-72页
    5.9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总结与讨论第73-78页
    6.1 研究发现第73-74页
    6.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第74-76页
    6.3 研究局限于研究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附录1第85-86页
附录2第86-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NA在CYP6CY3介导的桃蚜寄主适应性中功能研究
下一篇:东北红豆杉细胞高效诱导紫杉醇工艺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