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一、姜黄素药理作用 | 第11-16页 |
1.1 抗肿瘤作用 | 第11-14页 |
1.1.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第12页 |
1.1.2 阻滞细胞周期 | 第12页 |
1.1.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 第12-13页 |
1.1.4 增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第13页 |
1.1.5 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通路 | 第13-14页 |
1.2 抗炎作用 | 第14-15页 |
1.3 心血管疾病 | 第15-16页 |
1.4 抗HIV病毒 | 第16页 |
二、姜黄素增溶方法 | 第16-17页 |
2.1 固体分散技术增溶 | 第16页 |
2.2 支载体增溶 | 第16页 |
2.3 包合物技术 | 第16-17页 |
三、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7页 |
3.2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17-18页 |
四、姜黄素的分离提纯工艺 | 第18页 |
4.1 硅胶柱分离 | 第18页 |
4.2 大孔树脂分离 | 第18页 |
五、姜黄素衍生化物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5.1 苯环的修饰 | 第19页 |
5.2 对1,6庚二烯3,5二酮连接链的修饰 | 第19页 |
5.3 双键的还原 | 第19页 |
5.4 酮基缩合 | 第19页 |
六、姜黄素剂型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6.1 固体分散体 | 第19-20页 |
6.2 纳米剂型 | 第20-23页 |
七、结语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姜黄素-维生素E衍生化物的合成 | 第24-31页 |
一、仪器与试药 | 第24页 |
1.1 仪器 | 第24页 |
1.2 试剂 | 第24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24-28页 |
2.1 姜黄素-维生素E (CUR-VE)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 CUR-VE的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25页 |
2.3 CUR-VE的结构确认及纯度测定 | 第25-28页 |
三、小结 | 第28-29页 |
3.1 CUR-VE合成路线 | 第29页 |
3.2 CUR-VE分离纯化 | 第29页 |
四、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CUR-VE的HPLC方法学考察 | 第31-36页 |
一、仪器与试药 | 第31页 |
1.1 仪器 | 第31页 |
1.2 试药 | 第31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31-35页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1页 |
2.2 色谱条件 | 第31页 |
2.3 线性考察 | 第31-32页 |
2.4 精密度试验 | 第32页 |
2.5 稳定性试验 | 第32-33页 |
2.6 加样回收率 | 第33-34页 |
2.7 专属性 | 第34-35页 |
三、小结 | 第35页 |
四、讨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姜黄素、CUR-VE纳米乳的处方工艺筛选及优化 | 第36-46页 |
一、仪器与试药 | 第36页 |
1.1 仪器 | 第36页 |
1.2 试药 | 第36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36-43页 |
2.1 乳化剂的筛选 | 第36-37页 |
2.2 乳化剂占油相比例考察 | 第37-38页 |
2.3 超声时间考察 | 第38页 |
2.4 超声功率考察 | 第38-39页 |
2.5 CUR和CUR-VE纳米乳制备 | 第39页 |
2.6 CUR、CUR-VE纳米乳的制剂质量评价 | 第39-43页 |
2.6.1 纳米乳的形态 | 第39-40页 |
2.6.2 纳米乳稳定性 | 第40-41页 |
2.6.3 包封率 | 第41-42页 |
2.6.4 体外释放度 | 第42-43页 |
三、小结 | 第43-44页 |
3.1 纳米乳处方工艺筛选及优化 | 第43-44页 |
3.2 纳米乳的制剂质量评价 | 第44页 |
四、讨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姜黄素、CUR-VE、CUR-VE纳米乳体外活性评价 | 第46-53页 |
一、仪器与试药 | 第46页 |
1.1 仪器 | 第46页 |
1.2 试药 | 第46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46-51页 |
2.1 姜黄素、姜黄素-VE、姜黄素-VE纳米乳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 | 第46-48页 |
2.2 姜黄素、姜黄素-VE、姜黄素-VE纳米乳对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第48-50页 |
2.3 细胞摄取定性研究 | 第50-51页 |
三、结论 | 第51-52页 |
四、讨论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姜黄素、姜黄素-VE、姜黄素-VE纳米乳对人肝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 第53-59页 |
一、仪器与试药 | 第53页 |
1. 仪器 | 第53页 |
2. 试药 | 第53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53-58页 |
2.1 PI染色法检测HepG-2细胞周期 | 第53-55页 |
2.2 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HepG-2细胞凋亡 | 第55-58页 |
三、结论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一、结论 | 第59-60页 |
二、展望与不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1. 发表论文 | 第70页 |
2. 参与课题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