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监察委员会的地位和性质 | 第10-11页 |
1.2.2 国家监察权的地位和性质 | 第11-13页 |
1.2.3 对国家监察权的监督和制约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作为国家监察权权力主体的监察委员会 | 第16-24页 |
2.1 我国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特征 | 第16-18页 |
2.1.1 本次改革前我国的监察体制和所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2.1.2 监察体制改革后我国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特征 | 第17-18页 |
2.2 监察委员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 第18-20页 |
2.2.1 监察委员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 第18-19页 |
2.2.2 监察委员会和司法机关的关系 | 第19-20页 |
2.2.3 监察委员会和行政机关的关系 | 第20页 |
2.3 监察委员会和党的领导的关系 | 第20-21页 |
2.3.1 监察委员会是党的领导下的反腐败工作机构 | 第20-21页 |
2.3.2 合署办公将使我国宪法中规定的政治关系转变为法律关系 | 第21页 |
2.4 监察委员会和域外监察机构的区别 | 第21-24页 |
2.4.1 监察委员会和监察专员的区别 | 第21-22页 |
2.4.2 监察委员会和台湾地区监察机构的区别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宪法中国家监察权的性质和特征 | 第24-28页 |
3.1 国家监察权具有相对独立性 | 第24-25页 |
3.2 国家监察权具有人民性 | 第25页 |
3.3 国家监察权具有复合性 | 第25-27页 |
3.4 国家监察权和党的领导具有有机统一性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对国家监察权的监督和制约 | 第28-32页 |
4.1 监察委员会的内部监督和内部建设 | 第28-29页 |
4.2 对国家监察权的外部监督 | 第29-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