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LED可见光通信系统中降低PAPR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关键技术和主要问题 | 第11-13页 |
1.3 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4 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1 国外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现状 | 第16-17页 |
1.5 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于白光LED的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19-33页 |
2.1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组成 | 第19-20页 |
2.2 可见光通信系统发射部分 | 第20-22页 |
2.2.1 LED的发光机理 | 第20页 |
2.2.2 白光LED的实现方法 | 第20-21页 |
2.2.3 白光LED驱动的物理设备 | 第21页 |
2.2.4 白光LED的驱动方式 | 第21-22页 |
2.3 可见光接收技术 | 第22-23页 |
2.4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 第23-31页 |
2.4.1 OFDM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4.2 OFDM信号 | 第24-27页 |
2.4.3 保护间隔和循环扩展 | 第27页 |
2.4.4 加窗 | 第27-28页 |
2.4.5 OFDM通信系统模块 | 第28-29页 |
2.4.6 OFDM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 第29-31页 |
2.5 MIMO技术的应用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降低峰平比技术 | 第33-53页 |
3.1 信号峰平比及其描述 | 第33-37页 |
3.1.1 信号峰平比定义 | 第33-35页 |
3.1.2 信号峰平比概率分布 | 第35-37页 |
3.1.3 与OFDM信号相关性之间的关系 | 第37页 |
3.2 信号峰平比的上下界分析 | 第37-38页 |
3.3 信号峰平比对通信系统设计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OFDM系统降低PAPR技术 | 第39-51页 |
3.4.1 信号预畸变方法 | 第40-44页 |
3.4.2 信号扰码方法 | 第44-49页 |
3.4.3 信号编码类方法 | 第49-51页 |
3.5 降PAPR技术的评价指标 | 第51-52页 |
3.6 各种降PAPR技术的对比 | 第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改进的降低PAPR算法 | 第53-65页 |
4.1 联合算法 | 第53-57页 |
4.1.1 联合算法的最佳组合条件 | 第53-54页 |
4.1.2 仿真曲线及性能分析 | 第54-56页 |
4.1.3 PTS与压扩算法的组合结构 | 第56-57页 |
4.2 预判断技术 | 第57-60页 |
4.2.1 预判断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4.2.2 与其他方法判断思想的区别 | 第58-59页 |
4.2.3 与压扩算法的结合 | 第59-60页 |
4.2.4 性能分析 | 第60页 |
4.3 Hadamard矩阵变换 | 第60-63页 |
4.3.1 Hadamard-OFDM系统 | 第60-61页 |
4.3.2 各种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