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汽车钢的发展和应用 | 第13-17页 |
1.2.1 汽车用钢分类 | 第13-15页 |
1.2.2 汽车用钢的发展 | 第15-17页 |
1.3 超高强汽车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超高强汽车板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18-19页 |
1.5 强化机制及控轧控冷工艺 | 第19-21页 |
1.5.1 强化机制 | 第19-21页 |
1.5.2 控轧控冷工艺 | 第21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及冷却过程相变行为研究 | 第23-46页 |
2.1 化学成分设计 | 第23-24页 |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4-27页 |
2.2.1 单道次压缩实验 | 第24-25页 |
2.2.2 连续冷却过程相变实验 | 第25-27页 |
2.2.3 组织观察及硬度实验 | 第27页 |
2.3 奥氏体高温变形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36页 |
2.3.1 实验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27-29页 |
2.3.2 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模型的确定 | 第29-31页 |
2.3.3 变形工艺参数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 第31-34页 |
2.3.3.1 变形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2 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3.3 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4 变形抗力模型的建立及精度分析 | 第34-36页 |
2.4 连续冷却过程相变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4页 |
2.4.1 两相区温度的测定 | 第36页 |
2.4.2 CCT曲线的测定 | 第36-38页 |
2.4.3 显微硬度 | 第38-39页 |
2.4.4 显微组织 | 第39-41页 |
2.4.5 变形和冷却速率对连续冷却过程相变的影响 | 第41-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实验室轧制工艺研究 | 第46-63页 |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6-47页 |
3.2 TMCP工艺设计 | 第47页 |
3.3 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 第47-60页 |
3.3.1 卷取温度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47-53页 |
3.3.2 冷却速率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53-60页 |
3.4 实验钢的强化机制 | 第60-62页 |
3.4.1 基体强度 | 第60-61页 |
3.4.2 位错强化的贡献 | 第61页 |
3.4.3 析出强化的贡献 | 第61-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低温冲击韧性研究 | 第63-71页 |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3页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70页 |
4.2.1 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 | 第63-65页 |
4.2.2 卷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冲击吸收功的影响 | 第65-66页 |
4.2.3 冲击断口形貌 | 第66-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