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气溶胶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 | 第10-12页 |
1.1.1 气溶胶作为冰核对云微物理特征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2 气溶胶和雷暴云微物理过程的模式研究工作进展 | 第11-12页 |
1.2 气溶胶作为冰核对雷暴云起、放电过程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1 冰核对起电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2 冰核对放电的影响 | 第14页 |
1.3 气溶胶充当IN的核化参数化方案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模式介绍 | 第18-27页 |
2.1 模式简介 | 第18-22页 |
2.1.1 模式的基本预报方程 | 第18页 |
2.1.2 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 第18-19页 |
2.1.3 起电参数化方案 | 第19-22页 |
2.2 气溶胶模块的建立 | 第22-23页 |
2.2.1 气溶胶的背景场的设置 | 第22-23页 |
2.3 核化方案 | 第23-25页 |
2.4 模式的初始条件 | 第25-27页 |
2.4.1 模式初始条件 | 第25-26页 |
2.4.2 扰动方式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模式验证 | 第27-41页 |
3.1 模式验证个例选取 | 第27-28页 |
3.2 冰晶比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对比验证 | 第28-32页 |
3.3 五种水成物粒子比含水量的对比检验 | 第32-38页 |
3.3.1 对比检验含水量最大值 | 第32-35页 |
3.3.2 云滴、雨滴、霰比含水量空间分布对比检验 | 第35-38页 |
3.4 气流速度和云顶高度的变化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1-62页 |
4.1 模拟个例 | 第42页 |
4.2 气溶胶作为冰核对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 | 第42-47页 |
4.2.1 冰核对云滴和霰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2 冰核对冰晶的影响 | 第44-47页 |
4.3 气溶胶作为冰核对降雨的影响 | 第47-55页 |
4.3.1 冰核对总的降雨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2 冰核对云滴粒子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3 冰核对霰粒子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4 冰核对冰晶粒子的影响 | 第51页 |
4.3.5 冰核对雹粒子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6 冰核对地面累积降水量的影响 | 第52-55页 |
4.4 气溶胶核化对雷暴云起电过程的影响 | 第55-59页 |
4.4.1 冰核对雷暴云起电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2 冰核对冰晶和霰粒子起电过程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3 冰核对雷暴云电荷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4.5 气溶胶核化对雷暴云放电过程的探讨 | 第59-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和讨论 | 第62-6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5.2 创新点 | 第63页 |
5.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63-65页 |
5.3.1 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5.3.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