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9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文章框架与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一章 “限制”的定义与特点 | 第19-29页 |
第一节 “限制”的概念 | 第19-21页 |
一、“限制”的定义 | 第19-20页 |
二、编舞技法“限制”的解读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编舞技法“限制”的特点 | 第21-26页 |
一、典型性 | 第22-23页 |
二、极致性 | 第23-24页 |
三、形式感 | 第24-26页 |
第三节 编舞技法“限制”与审美对象的关系 | 第26-29页 |
一、舞蹈形象与“限制” | 第26-27页 |
二、“限制”与主题 | 第27-28页 |
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编舞技法“限制”在创作中的运用 | 第29-38页 |
第一节 编舞技法“限制”在创作中的呈现方式 | 第29-35页 |
一、动作“限制” | 第29-31页 |
二、定点空间“限制” | 第31-34页 |
三、流动中的“限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编舞技法“限制”与“极限”的关系 | 第35-38页 |
一、对立 | 第36-37页 |
二、统一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编舞技法“限制”在舞蹈作品中的价值 | 第38-48页 |
第一节 编舞技法“限制”在《梦里寻她千百度》中的启示 | 第38-43页 |
一、生活再现与形象捕捉 | 第39-40页 |
二、强烈的形式感 | 第40-41页 |
三、虚与实的转换 | 第41-42页 |
四、情感的显现 | 第42-43页 |
五、以想象力为前提的表达与接受 | 第43页 |
第二节 编舞技法“限制”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艺术价值 | 第43-48页 |
一、启发创作新思维,提升创意主题 | 第44-45页 |
二、开辟创作新途径,增强编创表现形式 | 第45-46页 |
三、打破常规视觉感受,满足审美期待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