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 第16-18页 |
2 柔性工作流的相关理论 | 第18-35页 |
2.1 工作流及工作流管理系统 | 第18-20页 |
2.1.1 工作流 | 第18-19页 |
2.1.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第19-20页 |
2.2 柔性工作流的理论体系 | 第20-24页 |
2.2.1 柔性工作流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柔性工作流的实现方式分类 | 第21-24页 |
2.3 几种典型动态变更策略的研究 | 第24-30页 |
2.3.1 基于最小变化区域的迁移策略 | 第25-26页 |
2.3.2 基于工作流区域的迁移策略 | 第26-27页 |
2.3.3 基于ECA规则建模的动态变更策略 | 第27-30页 |
2.3.4 总结 | 第30页 |
2.4 相关开发技术 | 第30-34页 |
2.4.1 工作流建模 | 第30-32页 |
2.4.2 工作流引擎及数据交互技术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审判流程管理系统的柔性需求分析 | 第35-48页 |
3.1 审判流程管理的内容 | 第35-36页 |
3.2 审判流程的柔性诉求 | 第36-42页 |
3.2.1 工作流动态变更分类 | 第38-39页 |
3.2.2 任务数据变更 | 第39-40页 |
3.2.3 实例变更 | 第40页 |
3.2.4 模型变更 | 第40-42页 |
3.3 对审判流程管理柔性需求的分析与概要设计 | 第42-47页 |
3.3.1 流程模型 | 第43页 |
3.3.2 组织模型 | 第43-44页 |
3.3.3 动态变更服务组成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工作流建模及动态变更策略研究 | 第48-73页 |
4.1 基于Petri网建模 | 第48-68页 |
4.1.1 工作流模型的基本元素 | 第48-50页 |
4.1.2 基于Petri网的建模 | 第50-53页 |
4.1.3 有向图模型与Petri网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 第53-66页 |
4.1.4 转换算法分析 | 第66-68页 |
4.2 动态变更策略研究 | 第68-72页 |
4.2.1 任务数据变更 | 第68页 |
4.2.2 实例变更 | 第68-69页 |
4.2.3 模型变更 | 第69-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动态变更服务设计 | 第73-87页 |
5.1 动态变更服务功能设计 | 第73-83页 |
5.1.1 流程模型编辑器 | 第74-76页 |
5.1.2 实例编辑器 | 第76-79页 |
5.1.3 变更调度器 | 第79-80页 |
5.1.4 变更执行服务 | 第80-81页 |
5.1.5 用户接 | 第81-83页 |
5.2 类设计 | 第83-84页 |
5.2.1 实体类 | 第83页 |
5.2.2 控制类 | 第83-84页 |
5.2.3 边界类 | 第84页 |
5.3 数据管理 | 第84-86页 |
5.3.1 组件之间的数据流设计 | 第84-86页 |
5.3.2 数据持久化设计 | 第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6 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动态变更服务的实现和验证 | 第87-103页 |
6.1 动态变更服务 | 第87-94页 |
6.1.1 流程模型编辑器 | 第87-88页 |
6.1.2 实例编辑器 | 第88页 |
6.1.3 变更执行服务 | 第88-94页 |
6.2 验证测试 | 第94-102页 |
6.2.1 测试目的和内容 | 第94-95页 |
6.2.2 测试计划 | 第95-96页 |
6.2.3 测试用例及结果 | 第96-102页 |
6.2.4 测试分析 | 第10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03-104页 |
7.2 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