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取水、引水工程论文--泵站论文

竖井贯流泵站起动过渡过程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7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21页
        1.4.1 系统仿真技术第18-19页
        1.4.2 MATLAB/Simulink仿真第19-21页
第二章 泵机组起动过渡过程数学模型第21-44页
    2.1 竖井贯流泵站与泵机组第21-23页
        2.1.1 竖井贯流泵站的结构和特点第21-23页
        2.1.2 竖井贯流泵机组的能量传递第23页
    2.2 竖井贯流泵机组瞬态电气特性第23-32页
        2.2.1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第24页
        2.2.2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分析第24-28页
        2.2.3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异步起动法第28-31页
        2.2.4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起动特性第31-32页
    2.3 竖井贯流泵机组动力学特性第32-38页
        2.3.1 泵机组力矩平衡第32-36页
        2.3.2 快速闸门启门特性第36-38页
    2.4 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特性第38-43页
        2.4.1 竖井贯流泵装置模型试验第38-40页
        2.4.2 竖井贯流泵装置稳态扬程流量特性第40-42页
        2.4.3 竖井贯流泵装置管道水力特性第42-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竖井贯流泵装置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第44-63页
    3.1 CFX软件简介第44-45页
    3.2 控制方程第45-46页
    3.3 湍流模型第46-47页
    3.4 数值计算的离散与求解第47-48页
        3.4.1 离散方法第47-48页
        3.4.2 离散格式第48页
    3.5 壁面函数法第48-50页
    3.6 竖井贯流泵装置三维几何造型第50-52页
    3.7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52页
    3.8 竖井贯流泵装置网格剖分第52-56页
    3.9 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第56-62页
        3.9.1 不同转速下的扬程流量关系结果分析第56-57页
        3.9.2 快速闸门启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7-62页
    3.10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泵机组起动过渡过程仿真模型第63-87页
    4.1 竖井贯流泵机组电气模块第64-79页
        4.1.1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模块第64-68页
        4.1.2 三相电源模块第68-69页
        4.1.3 三相并联RLC负载模块第69-70页
        4.1.4 dq0至abc坐标变换模块第70-72页
        4.1.5 三相电压—电流测量模块第72-74页
        4.1.6 总线选择模块第74-77页
        4.1.7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励磁模块第77-78页
        4.1.8 电力图形用户界面模块第78-79页
    4.2 竖井贯流泵模块第79-86页
        4.2.1 水泵惯性力矩模块第80-81页
        4.2.2 推力轴承摩擦力矩模块第81-84页
        4.2.3 水泵水阻力矩模块第84-86页
    4.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泵机组起动过渡过程仿真结果及分析第87-109页
    5.1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仿真结果及分析第87-91页
        5.1.1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空载起动仿真结果及分析第87-89页
        5.1.2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10秒加恒负载起动仿真结果及分析第89-91页
    5.2 三相凸极同步电动机带泵起动仿真结果及分析第91-96页
        5.2.1 三相凸极同步电机7秒带泵起动仿真结果及分析第91-93页
        5.2.2 三相凸极同步电机10秒带泵起动仿真结果及分析第93-94页
        5.2.3 三相凸极同步电机不加励磁电流带泵起动仿真结果及分析第94-96页
    5.3 竖井贯流泵机组不带闸门起动过渡过程仿真结果及分析第96-98页
    5.4 竖井贯流泵机组带闸门起动过渡过程仿真结果及分析第98-108页
        5.4.1 快速闸门直接开启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第98-101页
        5.4.2 快速闸门延迟开启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01-103页
        5.4.3 快速闸门16s完全开启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03-105页
        5.4.4 快速闸门8s完全开启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05-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112页
    6.1 本文总结第109-110页
    6.2 本文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嘉禾小区智能化建设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下一篇:船舶管舾件加工生产计划与控制优化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