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2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诞生的前提 | 第12-18页 |
2.1 黑格尔构建世界历史理论的背景 | 第12-14页 |
2.1.1 17—18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背景 | 第12页 |
2.1.2 世界历史理论的萌芽 | 第12-13页 |
2.1.3 18—19世纪德国的时代背景 | 第13-14页 |
2.2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诞生的理论前提 | 第14-18页 |
2.2.1 伏尔泰的历史思想 | 第14-15页 |
2.2.2 维科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5-16页 |
2.2.3 赫尔德——文化与历史 | 第16-17页 |
2.2.4 康德的“普遍历史”与“理性” | 第17-18页 |
3 黑格尔考察世界历史的方法论 | 第18-21页 |
3.1 考察世界历史的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3.1.1 原始的历史 | 第18页 |
3.1.2 反省的历史 | 第18-19页 |
3.1.3 哲学的历史 | 第19页 |
3.2 对世界历史理论方法论的提升 | 第19-21页 |
4 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本内容 | 第21-27页 |
4.1 世界历史发展的源动力 | 第21-27页 |
4.1.1 世界历史是“精神”和“理性”的实现和展开 | 第21-22页 |
4.1.2 世界历史经纬线——理性与热情的交织 | 第22-23页 |
4.1.3 世界历史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 第23-24页 |
4.1.4 自由意识在时空的进展状况是世界历史的分期标准 | 第24-27页 |
5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价值、问题及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影响 | 第27-33页 |
5.1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价值 | 第27-28页 |
5.2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5.2.1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唯心主义性质 | 第28-29页 |
5.2.2 对黑格尔“西方中心论”存在的疑惑 | 第29-30页 |
5.3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影响 | 第30-33页 |
5.3.1 福山的历史终结思想与理论依据 | 第30-31页 |
5.3.2 福山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解读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