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行文逻辑及内容 | 第11-13页 |
·行文逻辑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学术价值 | 第13-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可能创新 | 第15-17页 |
第2章 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非法流转概述 | 第17-28页 |
·土地非法流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城乡结合部概述 | 第17-18页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18-19页 |
·土地征收理论 | 第19-21页 |
·公共利益的特征及界定 | 第21-22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2页 |
·集体土地流转概述 | 第22-26页 |
·集体土地非法流转概述 | 第26-28页 |
·集体土地非法流转的定义 | 第26页 |
·集体土地非法流转的表现及认定 | 第26-28页 |
第3章 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流转现状 | 第28-29页 |
·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 | 第28页 |
·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加大 | 第28-29页 |
·不规范流转土地面积比例大 | 第29页 |
·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流转特点 | 第29-32页 |
·随意改变农用地用途的现象十分普遍 | 第29-30页 |
·流转的集体土地多为优质农用地 | 第30页 |
·土地的流转主要表现为土地功能和性质的改变 | 第30-32页 |
第4章 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非法流转的后果 | 第32-34页 |
·导致土地资源流失,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 第32页 |
·影响城市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 第32页 |
·抑制城市房地产开发土地供给,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 | 第32-34页 |
第5章 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非法流转的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居高不下的城区房价超出一般市民及进城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 第34-35页 |
·城市住房供给结构性失调,政策性住房供给比例较低 | 第35-36页 |
·购地商、政府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多方利益博弈 | 第36-37页 |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和程序存在较大问题 | 第37页 |
·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产生的经济诱发作用 | 第37-38页 |
·单一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 | 第38-39页 |
·城乡二元化的土地所有制度的长期制约 | 第39页 |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效用性差 | 第39-41页 |
第6章 抑制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非法流转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 | 第41-43页 |
·坚持农业基础性地位原则 | 第41页 |
·坚持法律规范化原则 | 第41-42页 |
·坚持发展农村经济的原则 | 第42-43页 |
·坚持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 | 第43页 |
·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 | 第43页 |
·抑制土地非法流转对策 | 第43-49页 |
·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走出"城市化"的认识误区 | 第44页 |
·改革现行的土地征收程序 | 第44-45页 |
·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 第45页 |
·转变政府部门职能和绩效考核机制 | 第45-46页 |
·合理界定建设项目的公益性 | 第46页 |
·以公私合营的方式构建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 第46-47页 |
·提高农民收入,千方百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第47页 |
·在不违背土地利用规划前提下,适度开放非农建设用地市场 | 第47-48页 |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 | 第48-49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