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选择性腐蚀法制备纳米多孔Fe-Co合金及其类Fenton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Fenton氧化法第10-15页
        1.1.1 传统Fenton技术第10-12页
        1.1.2 均相-Fenton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1.3 非均相Fenton技术第12-15页
    1.2 Fe-Co合金第15-17页
        1.2.1 Fe-Co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15-16页
        1.2.2 多孔合金材料的催化研究第16-17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依据、内容及创新点第17-19页
        1.3.1 课题选题依据第17页
        1.3.2 课题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3 课题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9-26页
    2.1 实验工艺、药品和器材第19-21页
        2.1.1 工艺方案第19-20页
        2.1.2 试剂与原材料第20页
        2.1.3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20-21页
    2.2 样品的制备第21-23页
        2.2.1 配料及母合金熔炼第21-22页
        2.2.2 熔体快淬法制备合金条带第22页
        2.2.3 选择性腐蚀法制备多孔合金第22-23页
    2.3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第23-24页
        2.3.1 X射线衍射仪第23页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3-24页
        2.3.3 能谱仪第24页
        2.3.4 磁性测量第24页
        2.3.5 BET测试第24页
    2.4 Fenton催化降解反应第24-26页
        2.4.1 Fenton催化反应第24-25页
        2.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25页
        2.4.3 甲基橙浓度分析方法第25-26页
第三章 不同成分和结构对Fe-Co-Cu合金催化性能的影响第26-44页
    3.1 Fe_(42.5-x)Co_xCu_(57.5)(x=0,10,20)合金选择性腐蚀前后的结构和磁性能表征第26-32页
        3.1.1 相结构分析第26-27页
        3.1.2 微观形貌第27-29页
        3.1.3 成分分析第29-31页
        3.1.4 磁性能第31-32页
    3.2 Fe_(42.5-x)Co_xCu_(57.5)(x=0,10,20)合金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2-42页
        3.2.1 成分和结构第32-34页
        3.2.2 初始pH值第34-35页
        3.2.3 不同温度第35-37页
        3.2.4 催化剂量含量第37-39页
        3.2.5 H_2O_2浓度第39-41页
        3.2.6 甲基橙浓度第41-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不同孔隙结构对纳米多孔Fe-Co合金Fenton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4-57页
    4.1 不同孔隙结构的纳米多孔Fe-Co合金的表征第44-49页
        4.1.1 相结构分析第44-45页
        4.1.2 微观形貌第45-46页
        4.1.3 成分分析第46-47页
        4.1.4 磁性能分析第47-48页
        4.1.5 孔隙结构分析第48-49页
    4.2 不同孔隙结构的纳米多孔Fe-Co合金的催化性能研究第49-55页
        4.2.1 不同孔隙率的影响第49-50页
        4.2.2 不同初始pH值和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0-53页
        4.2.3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第53-54页
        4.2.4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第54-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苯胺基羧基化Ce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铜、锰含氧化合物纳米材料的模拟酶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