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23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 关于贫困妇女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2. 关于产业扶贫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3. 关于贫困妇女参与产业扶贫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17-23页 |
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 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二、产业扶贫中贫困妇女“低参与”现象 | 第23-28页 |
(一) 贫困妇女参与产业扶贫的形式及问题 | 第23-25页 |
1. 政策纳入型 | 第23-24页 |
2. 资金回报型 | 第24页 |
3. 循环发展型 | 第24-25页 |
(二) “低参与”:贫困妇女产业扶贫参与现状 | 第25-26页 |
(三) 边缘化主体——贫困妇女“低参与”的社会后果 | 第26-28页 |
三、产业扶贫中贫困妇女低参与的形成逻辑 | 第28-47页 |
(一) 个体性因素 | 第28-36页 |
1. 自我认知与定位 | 第28-31页 |
2. 主体资源禀赋的匮乏 | 第31-36页 |
(二) 结构性因素 | 第36-44页 |
1. 乡村文化与角色期待 | 第36-40页 |
2. 弱势吸引与市场导向 | 第40-42页 |
3. 绩效考核与性别盲视 | 第42-44页 |
(三) 个体与结构的综合作用机制 | 第44-47页 |
四、贫困妇女参与产业扶贫的可能路径 | 第47-52页 |
(一) 鼓励贫困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 第47-48页 |
(二) 完善产业扶贫的覆盖和吸纳机制 | 第48-50页 |
(三) 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的驱动 | 第50-52页 |
五、总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一) 总结 | 第52页 |
(二)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实地访谈对象汇总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