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防屈曲支撑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4-19页 |
1.2.1 防屈曲支撑的早期研究 | 第14-16页 |
1.2.2 防屈曲支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防屈曲支撑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现状 | 第19-21页 |
1.4 防屈曲支撑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2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的理论分析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构造与特点 | 第24-27页 |
2.2.1 十字型核心构件 | 第25-26页 |
2.2.2 约束构件 | 第26页 |
2.2.3 间隙与滑动机制单元 | 第26-27页 |
2.2.4 连接构件 | 第27页 |
2.3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的稳定性分析 | 第27-32页 |
2.3.1 支撑整体失稳分析 | 第27-29页 |
2.3.2 核心构件局部失稳分析 | 第29-30页 |
2.3.3 连接构件扭转失稳分析 | 第30页 |
2.3.4 开孔部位对支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2.4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的力学模型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的有限元分析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有限元建模 | 第36-39页 |
3.2.1 支撑构件参数设计 | 第36-37页 |
3.2.2 单元定义 | 第37-38页 |
3.2.3 材料定义 | 第38页 |
3.2.4 加载方式 | 第38-39页 |
3.3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有限元分析 | 第39-46页 |
3.3.1 支撑塑性变形和有效应力 | 第39-45页 |
3.3.2 滞回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结构体系设计方法研究 | 第48-58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的设计 | 第48-51页 |
4.2.1 十字型核心构件设计 | 第48-50页 |
4.2.2 外包钢管设计 | 第50页 |
4.2.3 连接构件设计 | 第50页 |
4.2.4 与主体框架结构连接节点设计 | 第50-51页 |
4.2.5 构造要求 | 第51页 |
4.3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在框架结构中应用设计 | 第51-54页 |
4.3.1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设计基本要求 | 第51页 |
4.3.2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使用数量的预估 | 第51-52页 |
4.3.3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在框架结构中的布置原则 | 第52-53页 |
4.3.4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结构的时程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4.4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在框架结构中设计流程图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5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在某框架结构中应用研究 | 第58-80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工程设计实例 | 第58-61页 |
5.2.1 工程基本概况 | 第58-60页 |
5.2.2 开孔型防屈曲支撑设计与布置 | 第60-61页 |
5.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1-64页 |
5.3.1 有限元软件 | 第61-62页 |
5.3.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62-64页 |
5.4 时程分析减震效果 | 第64-78页 |
5.4.1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 | 第64-68页 |
5.4.2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68-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