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基于演化博弈的多智能体任务转发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课题意义第13页
    1.4 课题目标第13-14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14-16页
2 智能体与演化博弈第16-34页
    2.1 智能体第16-19页
        2.1.1 智能体的概念第16-17页
        2.1.2 多智能体的体系结构第17页
        2.1.3 多智能体的通信第17-18页
        2.1.4 多智能体的协作与协调第18页
        2.1.5 多智能体技术第18-19页
        2.1.6 多智能体的技术应用领域第19页
    2.2 博弈论第19-30页
        2.2.1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第20-21页
        2.2.2 纳什均衡第21-23页
        2.2.3 博弈的类型第23-25页
        2.2.4 博弈论研究的问题第25页
        2.2.5 演化博弈论第25-26页
        2.2.6 演化博弈的理论起源第26页
        2.2.7 演化博弈的基本特征第26-27页
        2.2.8 演化博弈的建立第27-28页
        2.2.9 演化博弈的应用优势第28-30页
    2.3 复制子动态第30-32页
        2.3.1 复制子动态的概述第30页
        2.3.2 一般的两人对称博弈复制子动态第30-31页
        2.3.3 一般两人对称博弈复制子动态和 ESS第31-32页
        2.3.4 标准的 N 总体复制子动态第32页
    2.4 本章总结第32-34页
3 基于演化博弈的多智能体任务转发模型第34-45页
    3.1 博弈模型第34-37页
        3.1.1 智能体双方都选择转发策略第35页
        3.1.2 智能体双方只有一方选择转发策略第35-36页
        3.1.3 智能体双方都选择不转发策略第36-37页
    3.2 反思机制第37-38页
    3.3 演化动力学分析第38-40页
    3.4 转发模型分析第40-42页
    3.5 智能体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总收益分析第42页
    3.6 智能体整个博弈过程中的总收益分析第42-43页
    3.7 引入反思机制前后的对比第43-44页
    3.8 本章总结第44-45页
4 实验验证第45-54页
    4.1 智能体趋向于任务转发与趋向于不转发的条件验证第45-50页
    4.2 智能体趋向于任务转发时收益最大的条件的验证第50-51页
    4.3 基于反思机制的复制子动态与随机博弈收益对比的验证第51-52页
    4.4 基于反思机制的复制子动态与复制子动态收敛速度对比的验证第52-54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5.1 工作总结第54页
    5.2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菌纤维素在模拟体液中的酶降解研究
下一篇:中国秘书事务所的发展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