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概述 | 第15-20页 |
1.2 论文创新点及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2-38页 |
2.1 折叠反转 | 第22-24页 |
2.2 示性函数 | 第24-26页 |
2.3 编码映射 | 第26-27页 |
2.4 均匀设计 | 第27-30页 |
2.5 设计筛选准则 | 第30-38页 |
2.5.1 最小低阶混杂准则 | 第30-32页 |
2.5.2 广义最小低阶混杂准则 | 第32-34页 |
2.5.3 最小矩混杂准则 | 第34-35页 |
2.5.4 正交性准则 | 第35-37页 |
2.5.5 E(f_(NOD))准则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折叠反转和Sudoku设计构造非对称均匀设计 | 第38-49页 |
3.1 基本概念 | 第38-40页 |
3.2 广义离散偏差的一个新的下界 | 第40-44页 |
3.3 非对称均匀设计的构造 | 第44-47页 |
3.4 已构设计与其子设计广义离散偏差之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基于四分之一折叠反转构造灵活的部分重复的因析设计 | 第49-68页 |
4.1 四分之一折叠反转 | 第49-51页 |
4.2 部分重复设计的构造 | 第51-54页 |
4.3 quarter folding分辨度为Ⅲ.a的设计 | 第54-57页 |
4.4 quarter folding分辨度为Ⅳ.a的设计 | 第57-60页 |
4.5 初始设计为12,16,20,24次试验,设计g_r的最优方案 | 第60-68页 |
第五章 折叠反转在高水平设计构造中的应用 | 第68-101页 |
5.1 Triple设计 | 第68-82页 |
5.1.1 E(f_(NOD))准则 | 第71-73页 |
5.1.2 最小矩混杂准则 | 第73-75页 |
5.1.3 广义最小低阶混杂准则 | 第75-77页 |
5.1.4 Triple设计的均匀性 | 第77-78页 |
5.1.5 数值例子 | 第78-82页 |
5.2 Quadruple设计 | 第82-101页 |
5.2.1 E(f_(NOD))准则 | 第86-88页 |
5.2.2 最小矩混杂准则 | 第88-90页 |
5.2.3 广义最小低阶混杂准则 | 第90-92页 |
5.2.4 Quadruple设计的均匀性 | 第92-101页 |
第六章 基于编码映射的二水平与四水平设计间的均匀性关系 | 第101-114页 |
6.1 基本概念 | 第101-103页 |
6.2 基于Type-Ⅰ变换下设计间的均匀性关系 | 第103-106页 |
6.3 基于Type-Ⅱ变换下设计间的均匀性关系 | 第106-110页 |
6.4 数值例子 | 第110-114页 |
第七章 基于编码映射的Double设计间的均匀性关系 | 第114-138页 |
7.1 基于Type-Ⅰ变换的四水平Double设计与二水平Double设计的均匀性关系 | 第114-126页 |
7.1.1 二水平Double设计与初始设计的均匀性关系 | 第115-118页 |
7.1.2 四水平Double设计与初始设计的均匀性关系 | 第118-122页 |
7.1.3 基于Type-Ⅰ变换的四水平Double设计与二水平Double设计的均匀性关系 | 第122-124页 |
7.1.4 数值例子 | 第124-126页 |
7.2 基于Type-Ⅰ变换的二四混水平Double设计与二水平Double设计的均匀性关系 | 第126-138页 |
7.2.1 基于Type-Ⅰ变换的二四混水平设计与二水平设计的均匀性关系 | 第128-132页 |
7.2.2 基于Type-Ⅰ变换的二四混水平Double设计与二水平Double设计的均匀性关系 | 第132-136页 |
7.2.3 数值例子 | 第136-138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49-15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情况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