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1.4.2 文本内容分析法 | 第13页 |
1.4.3 扎根理论 | 第13-14页 |
1.4.4 深度访谈法 | 第14页 |
1.4.5 归纳法 | 第14页 |
1.5 研究框架设计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2.1 社会学视角下国内外现代性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1.1 国外现代性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1.2 国内现代性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2 地方想象 | 第20-22页 |
2.2.1 想象的概念化研究 | 第20页 |
2.2.2 想象的地理研究 | 第20-22页 |
2.2.3 地方想象建构 | 第22页 |
2.3 现代性与地方想象的交叉融合研究 | 第22-23页 |
2.4 关于丽江民宿的问题研究 | 第23-24页 |
3 游客对丽江的地方想象建构 | 第24-56页 |
3.1 游记解读:游客对丽江地方想象的表征 | 第25-39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3.1.2 文本的处理 | 第25-26页 |
3.1.3 游客关于丽江地方想象的表征分析类目 | 第26-28页 |
3.1.4 初级编译 | 第28-31页 |
3.1.5 初始概念归类 | 第31-32页 |
3.1.6 信度检测 | 第32-33页 |
3.1.7 游客游记对丽江地方想象的表征分析 | 第33-39页 |
3.2 照片解读:现代性下游客对丽江地方想象的践行 | 第39-55页 |
3.2.1 图片来源与处理 | 第39-40页 |
3.2.2 初级编译 | 第40-42页 |
3.2.3 初始概念归类 | 第42-46页 |
3.2.4 信度检测 | 第46-47页 |
3.2.5 现代性下游客对丽江地方想象的践行分析 | 第47-55页 |
3.3 游客对丽江地方想象的建构小结 | 第55-56页 |
4 作为东道主的客栈对游客地方想象的建构 | 第56-67页 |
4.1 丽江客栈概况 | 第56页 |
4.2 丽江客栈名称对游客地方想象的建构 | 第56-64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56-57页 |
4.2.2 数据的处理 | 第57页 |
4.2.3 丽江民宿名称分析类目 | 第57-58页 |
4.2.4 初级编译 | 第58-60页 |
4.2.5 初始概念归类 | 第60页 |
4.2.6 信度检测 | 第60-61页 |
4.2.7 民宿名称语体特征对游客地方想象的建构分析 | 第61-64页 |
4.3 东道主行为对游客地方想象的建构 | 第64-67页 |
4.3.1 民宿行为对游前游客地方想象的建构 | 第65页 |
4.3.2 民宿行为对游中游客地方想象的建构 | 第65-66页 |
4.3.3 民宿行为对游后游客地方想象的建构 | 第66-67页 |
4.4 作为东道主的丽江客栈对游客地方想象的建构小结 | 第67页 |
5 丽江地方想象:现代性下主客双方的共谋 | 第67-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2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72-73页 |
6.3 局限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