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邻避冲突何以出现?--基于MY垃圾焚烧厂的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4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问题第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基本概念第12-14页
        1.4.1 邻避设施第12页
        1.4.2 邻避冲突第12-14页
第2章 邻避冲突与公共参与: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第14-22页
    2.1 邻避冲突:要素、逻辑与框架第14-17页
        2.1.1 邻避冲突的基本要素第14-15页
        2.1.2 邻避冲突的逻辑与框架第15-17页
    2.2 邻避冲突与利益相关者第17-19页
        2.2.1 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范畴第17-18页
        2.2.2 邻避冲突中的利益相关者第18-19页
    2.3 邻避冲突与社会稳定风险第19-22页
        2.3.1 风险社会下的邻避冲突第19-20页
        2.3.2 邻避冲突与社会稳定风险第20-22页
第3章 邻避冲突的形成过程:以MY垃圾焚烧厂为例第22-28页
    3.1 事件的缘起:垃圾填埋与环境风险第22-23页
    3.2 垃圾焚烧厂的动议:控制环境风险第23-24页
    3.3 利益相关者的介入与问题升级第24-26页
    3.4 政府的尴尬第26页
    3.5 突出重围后的结果第26-28页
第4章 公民参与、邻避冲突与社会稳定风险的控制第28-33页
    4.1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第28-29页
    4.2 邻避冲突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第29-30页
    4.3 邻避冲突与社会稳定风险控制第30-31页
    4.4 舆论对邻避冲突的影响第31-33页
第5章 进一步讨论:如何规避邻避冲突?第33-39页
    5.1 搭建公民参与的对话渠道第33-35页
    5.2 引入中立的第三方第35-36页
    5.3 建立健全风险治理体制机制第36-37页
    5.4 规范舆论导向第37-3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39-41页
    6.1 结论第39-40页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镇政府信任研究--以袁州区辽市镇为例
下一篇: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访研究--以H市交通运输局信访工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