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6页 |
1.1 金属纳米簇概述 | 第7-22页 |
1.1.1 铜纳米簇的合成 | 第7-13页 |
1.1.2 铜纳米簇的性质 | 第13-15页 |
1.1.3 铜纳米簇的应用 | 第15-17页 |
1.1.4 金纳米簇的合成 | 第17-20页 |
1.1.5 金纳米簇的性质 | 第20-21页 |
1.1.6 金纳米簇的应用 | 第21-22页 |
1.2 荧光探针概述 | 第22-23页 |
1.3 比率荧光探针的检测机制 | 第23-24页 |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BSA稳定的红色荧光发射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传感和可视化检测芦丁的探针 | 第26-36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2.2.2 CuNCs的制备 | 第28页 |
2.2.3 荧光探针的构建 | 第28页 |
2.2.4 稳定性、选择性和灵敏度的分析 | 第28-29页 |
2.2.5 实际样品中芦丁的测定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3.1 CuNCs的制备与表征 | 第29-31页 |
2.3.2 基于CuNCs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机制 | 第31-33页 |
2.3.3 CuNCs荧光探针的的选择性 | 第33页 |
2.3.4 实际样品中芦丁的荧光和可视化检测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荧光素/铜纳米簇复合型比率荧光探针用于比率和可视化检测盐酸吗啉胍 | 第36-45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3.2.2 红色发射CuNCs的制备 | 第38页 |
3.2.3 荧光素/CuNCs复合物的制备 | 第38页 |
3.2.4 选择性和灵敏性检测盐酸吗啉胍 | 第38页 |
3.2.5 实际样品中可视化检测盐酸吗啉胍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3.3.1 荧光素/CuNCs复合物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39-40页 |
3.3.2 基于荧光素/CuNCs复合物比率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机制 | 第40-41页 |
3.3.3 选择性和灵敏性及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双发光的硅量子点/金纳米簇复合物比率荧光探针用于甲亢平的化学传感 | 第45-54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4.2.2 SiNPs,AuNCs与SiNPs/AuNCs复合物的合成 | 第46-47页 |
4.2.3 CBZ的选择性和灵敏性检测 | 第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4.3.1 形貌和光谱表征 | 第47-50页 |
4.3.2 CBZ的荧光检测 | 第50-51页 |
4.3.3 选择性和灵敏性及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