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职务犯罪调查讯问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10-13页 |
(一) 职务犯罪调查讯问的概念 | 第10页 |
(二) 职务犯罪调查讯问制度的特征 | 第10-11页 |
1. 职务犯罪案件犯罪主体特殊 | 第10页 |
2. 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据本身特殊 | 第10-11页 |
3. 调查讯问对于职务犯罪案件查明案件事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11页 |
4. 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路径特殊 | 第11页 |
(三) 职务犯罪调查讯问制度的法律定位 | 第11-13页 |
二、我国职务犯罪调查讯问制度问题分析 | 第13-22页 |
(一) 调查讯问程序规则设置不够科学 | 第13-19页 |
1. 法律制度规定的刑事办案手段不充足 | 第14-15页 |
2. 案件调查查启动、到案等相关措施设置不科学 | 第15-17页 |
3. 测谎技术的优势在讯问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第17-18页 |
4. “供述义务”的规定不利于惩治犯罪的需要 | 第18-19页 |
(二) 一些讯问禁止性规定不合理 | 第19页 |
(三)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职务犯罪调查讯问面临的挑战 | 第19-22页 |
1. 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及工作特点 | 第19-20页 |
2. 留置的设定 | 第20-21页 |
3. “四种形态”的运用 | 第21页 |
4.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后调查讯问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 第21-22页 |
三、我国职务犯罪调查讯问制度完善的一般措施 | 第22-27页 |
(一) 优化配置各种调查手段 | 第22-25页 |
1. 理性看待沉默权制度 | 第22页 |
2. 立法确定准许使用“秘密”侦查或调查措施 | 第22-23页 |
3. 设置更为科学的立案启动程序 | 第23-24页 |
4. 充分利用测谎技术 | 第24页 |
5. 合理化规范侦查讯问方面的禁止性规定 | 第24-25页 |
(二) 科学完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 | 第25-26页 |
(三) 不断细化职务犯罪调查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 第26-27页 |
四、实务中职务犯罪调查讯问谋略的具体运用 | 第27-33页 |
(一) 合理应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 第28-30页 |
1. 讯问活动中的生理强制和心理矫治 | 第29页 |
2. 职务犯罪案件调查讯问语言应用技巧 | 第29-30页 |
(二) 有效破解谎言对抗讯问 | 第30-31页 |
(三) 正确消除“沉默”对抗 | 第31页 |
(四) 预先制定讯问策略方案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