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写对照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弓形虫病概况 | 第12-15页 |
1.1.1 形态特征 | 第12-13页 |
1.1.2 生活病史 | 第13页 |
1.1.3 致病机制 | 第13-14页 |
1.1.4 危害因素 | 第14页 |
1.1.5 临床分类 | 第14页 |
1.1.6 诊断方法 | 第14-15页 |
1.1.7 预防治疗 | 第15页 |
1.2 槟榔子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槟榔植物的简介 | 第15页 |
1.2.2 槟榔子的化学成分 | 第15-16页 |
1.2.3 槟榔子作为中药的药理作用 | 第16页 |
1.2.4 槟榔碱的生物活性 | 第16-17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弓形虫的复苏、传代、保种及急性动物感染模型的构建 | 第18-21页 |
2.1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1 弓形虫的复苏 | 第19页 |
2.2.2 弓形虫的传代 | 第19页 |
2.2.3 弓形虫的保种 | 第19-20页 |
2.2.4 急性弓形虫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 第2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槟榔碱的提取分离 | 第21-25页 |
3.1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3.2.1 槟榔有效成分的粗提 | 第22页 |
3.2.2 槟榔有效成分的不同极性层萃取 | 第22-23页 |
3.2.3 槟榔总碱和氢溴酸槟榔碱的提取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槟榔子提取物的体外抗弓形虫实验 | 第25-31页 |
4.1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4.2.1 HeLa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26页 |
4.2.2 弓形虫悬液的制备 | 第26页 |
4.2.3 MTT法测细胞增殖 | 第26-2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27-31页 |
4.3.1 受试药物的细胞毒性 | 第27-28页 |
4.3.2 受试药物的抗弓形虫作用的选择性 | 第28-31页 |
第五章 槟榔子提取物的体内抗弓形虫实验 | 第31-48页 |
5.1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1-3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5.2.1 腹腔弓形虫的测量 | 第34页 |
5.2.2 小鼠体、肝、脾指数的测量及肝脾形态的观察 | 第34页 |
5.2.3 血清中ALT和AST的测定 | 第34-35页 |
5.2.4 肝匀浆中的GSH和MDA的测定 | 第35-36页 |
5.2.5 小鼠存活率的测定 | 第36-37页 |
5.2.6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37-48页 |
5.3.1 对腹腔弓形虫的影响 | 第37-39页 |
5.3.2 对小鼠体重、肝、脾重量以及肝、脾形态的影响 | 第39-43页 |
5.3.3 对小鼠血清ALT和AST的影响 | 第43-44页 |
5.3.4 对小鼠肝脏的GSH和MDA的影响 | 第44-45页 |
5.3.5 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 第45-48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