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第1章 底色和基调——无处逃遁的“荒原感” | 第15-25页 |
1.1 逼仄的生存空间 | 第15-17页 |
1.2 荒芜人性的展示 | 第17-20页 |
1.3 无法逃脱的宿命与死亡 | 第20-25页 |
第2章 书写底层女性——自我体验与人文情怀的双重渗透 | 第25-31页 |
2.1 身份困境:归属意识与自我缺失 | 第25-27页 |
2.2 情爱困境:爱情失望与婚姻失败 | 第27-28页 |
2.3 心灵困境:精神失落与性格异化 | 第28-31页 |
第3章 理想的微光——探寻苦难出路 | 第31-39页 |
3.1 知识分子立场 | 第31-34页 |
3.2 救赎模式:毁灭和坚守 | 第34-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