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非致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BVDV的概述第10页
    1.2 BVDV病原学第10-13页
        1.2.1 BVDV形态和理化学性质第10-11页
        1.2.2 BVDV分子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1.2.3 BVDV的分类及亚型第12-13页
    1.3 BVDV感染与分子流行病学第13页
    1.4 BVDV的感染及临床症状第13-14页
    1.5 我国BVD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4-15页
    1.6 BVDV的防控第15-16页
        1.6.1 排除潜在风险第16页
        1.6.2 免疫接种第16页
    1.7 BVD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第16-18页
        1.7.1 临床诊断第16-17页
        1.7.2 免疫学诊断第17页
        1.7.3 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第17-18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6页
    2.1 材料第18-19页
        2.1.1 主要试剂第18-19页
        2.1.2 主要仪器第19页
        2.1.3 病料来源第19页
    2.2 方法第19-21页
        2.2.1 BVDV的分离第19-21页
    2.3 免疫学鉴定试验第21页
        2.3.1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第21页
    2.4 理化学特性鉴定试验第21-22页
        2.4.1 乙醚敏感性试验第21页
        2.4.2 氯仿敏感性试验第21-22页
        2.4.3 温度敏感性试验第22页
    2.5 5'UTR基因和E2基因的测定和序列分析第22-26页
        2.5.1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2页
        2.5.2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的鉴定第22-24页
        2.5.3 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4-26页
3 结果第26-32页
    3.1 病毒分离结果第26-27页
    3.2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第27-28页
    3.3 理化学特性鉴定结果第28-29页
    3.4 分离株H20175’UTR基因和E2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第29-32页
        3.4.1 分离株H20175’UTR基因和E2基因RT-PCR的扩增结果第29-30页
        3.4.3 序列比较分析结果第30-32页
4 讨论第32-33页
5 结论第33-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1页
作者简介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H对褐环粘盖牛肝菌转录组的影响
下一篇:坦布苏病毒突变株rMM1775-EDⅠ-N2S的拯救及致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