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煤矿老采空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9-2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2.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25-2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6-2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6-27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2 山区煤矿开采地表移动观测资料分析 | 第29-5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9-37页 |
2.1.1 研究区地形地貌及地质采矿条件 | 第29-34页 |
2.1.2 观测站的设置与观测情况 | 第34-37页 |
2.2 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指标 | 第37-38页 |
2.3 地形图数据处理 | 第38-44页 |
2.3.1 等高线加密 | 第38-42页 |
2.3.2 观测点高程求取 | 第42-44页 |
2.4 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处理 | 第44-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 山区老采空区残余变形规律探究 | 第51-87页 |
3.1 观测站资料分析 | 第51-85页 |
3.1.1 观测点移动变化分析 | 第51-83页 |
3.1.2 残余下沉值分析 | 第83-85页 |
3.2 山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规律分析 | 第85-8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4 残余变形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 | 第87-99页 |
4.1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概述及原理 | 第87-88页 |
4.2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设计 | 第88-91页 |
4.2.1 模型设计条件 | 第88-89页 |
4.2.2 相似条件的确定 | 第89-90页 |
4.2.3 相似材料的选取及配比 | 第90页 |
4.2.4 测点布置 | 第90-91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1-97页 |
4.3.1 实验观测资料 | 第91-92页 |
4.3.2 上覆岩层移动变形传递规律 | 第92-93页 |
4.3.3 风化层残余变形规律 | 第93-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5 残余变形机理分析及数学模型研究 | 第99-141页 |
5.1 山区采动地表残余移动变形产生的机理分析 | 第99-100页 |
5.2 模型分析 | 第100-104页 |
5.2.1 双曲线模型 | 第101-102页 |
5.2.2 指数曲线模型 | 第102-103页 |
5.2.3 对数曲线模型 | 第103页 |
5.2.4 幂曲线模型 | 第103-104页 |
5.3 模型优选方法 | 第104-106页 |
5.4 山区老采空区地表残余下沉数学模型研究 | 第106-138页 |
5.4.1 分析数据 | 第106-110页 |
5.4.2 模型研究与选择 | 第110-134页 |
5.4.3 模型参数物理意义分析 | 第134-138页 |
5.5 实例验证 | 第138-13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3页 |
6.1 结论 | 第141-14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7页 |
致谢 | 第147-149页 |
作者简历 | 第149-15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