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凉血消疕方溻渍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 第12-21页 |
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2 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2-14页 |
2.1 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3页 |
2.2 现代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4页 |
3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 第14-17页 |
3.1 内治法 | 第14页 |
3.2 外治法 | 第14-17页 |
4 讨论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 第21-32页 |
1 银屑病流行病学研究 | 第21页 |
2 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21-23页 |
2.1 遗传因素 | 第21-22页 |
2.2 免疫因素 | 第22页 |
2.3 感染因素 | 第22页 |
2.4 代谢障碍因素 | 第22页 |
2.5 精神神经因素 | 第22-23页 |
2.6 诱发因素 | 第23页 |
3 银屑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第23-27页 |
3.1 全身药物治疗 | 第23-25页 |
3.2 外用药物治疗 | 第25-26页 |
3.3 物理治疗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3-49页 |
1 资料 | 第33-35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33页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3页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第33-34页 |
1.4 纳入标准 | 第34页 |
1.5 排除标准 | 第34页 |
1.6 剔除标准 | 第34页 |
1.7 脱落标准 | 第34-3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2.1 随机分组 | 第35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35-36页 |
2.3 疗效评价 | 第36-37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37页 |
3 结果 | 第37-41页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37-38页 |
3.2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 第38-41页 |
3.3 脱落病历 | 第41页 |
3.4 不良反应 | 第41页 |
4 小结 | 第41-42页 |
5 讨论 | 第42-49页 |
5.1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2页 |
5.2 对银屑病的认识 | 第42-43页 |
5.3 自拟凉血消疕方的作用机理 | 第43-45页 |
5.4 溻渍法临床应用 | 第45-47页 |
5.5 维A酸乳膏临床研究 | 第47页 |
5.6 本病的基本治疗思路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表 | 第52-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