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 第10-23页 |
1 概念及分类 | 第10页 |
2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0-12页 |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2-15页 |
4 治疗现状 | 第15-19页 |
5 小结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综述二 中医学对慢性湿疹的认识 | 第23-32页 |
1 湿疹的命名 | 第23页 |
2 湿疹的病因病机 | 第23-25页 |
3 湿疹的中医治疗概况 | 第25-30页 |
4 小结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前言 | 第32-3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4-47页 |
1 资料 | 第34-35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34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34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34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34-35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35页 |
1.6 脱落标准 | 第3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35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35页 |
2.3 疗效评价指标 | 第35-37页 |
2.4 安全性观测及注意事项 | 第37页 |
2.5 统计方法 | 第37页 |
3 结果 | 第37-41页 |
3.1 疗前两组一般病例资料统计 | 第37-38页 |
3.2 治疗后与治疗前数据对比分析 | 第38-41页 |
3.3 脱落病例 | 第41页 |
3.4 不良反应 | 第41页 |
4 小结 | 第41页 |
5 讨论 | 第41-47页 |
5.1 对湿疹的认识 | 第41-42页 |
5.2 中医对慢性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理解 | 第42页 |
5.3 中药外治法治疗湿疹的优势 | 第42-43页 |
5.4 复方甘草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44页 |
5.5 对照组糠酸莫米松选择的依据 | 第44页 |
5.6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 第44-46页 |
5.7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6页 |
5.8 本病的治疗思路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1 | 第50-51页 |
附录2 | 第51-52页 |
附录3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