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LTE/LTE-A系统的DRX优化算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1.1 课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特定业务的DRX算法第14-15页
        1.2.2 通用业务的DRX算法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阐述第16页
        1.3.2 章节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DRX机制及优化算法概述第18-27页
    2.1 DRX机制概述第18-22页
        2.1.1 IDLEDRX机制概述第18-20页
        2.1.2 ACTIVEDRX机制概述第20-22页
    2.2 ACTIVEDRX优化算法概述第22-26页
        2.2.1 ODRX算法概述第23-24页
            2.2.1.1 ODRX算法思想第23页
            2.2.1.2 ODRX算法工作流程第23-24页
            2.2.1.3 ODRX算法的优缺点第24页
        2.2.2 E-SleepMode算法概述第24-25页
            2.2.2.1 E-SleepMode算法的基本思想第24页
            2.2.2.2 E-SleepMode算法工作流程第24-25页
            2.2.2.3 E-SleepMode算法优缺点第25页
        2.2.3 ADRX算法概述第25-26页
            2.2.3.1 ADRX算法的基本思想第25页
            2.2.3.2 ADRX算法的基本流程第25-26页
            2.2.3.3 ADRX算法的优缺点第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博弈论思想的IDLEDRX优化算法设计第27-39页
    3.1 标准IDLEDRX性能分析第27-29页
        3.1.1 影响标准IDLEDRX性能的关键参数分析第27-28页
        3.1.2 标准IDLEDRX性能分析第28-29页
    3.2 EIDRX算法设计第29-34页
        3.2.1 EIDRX算法基本思想第29-30页
        3.2.2 EIDRX算法基本流程第30-33页
            3.2.2.1 博弈相关参数确定第30-32页
            3.2.2.2 EIDRX算法具体流程第32-33页
        3.2.3 EIDRX算法优化第33-34页
            3.2.3.1 EIDRX算法的不足第33页
            3.2.3.2 OEIDRX算法优化思想第33-34页
            3.2.3.3 OEIDRX算法具体流程第34页
    3.3 算法性能分析第34-37页
        3.3.1 仿真场景阐述第34-36页
        3.3.2 仿真结果分析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改进的ACTIVEDRX算法设计第39-67页
    4.1 标准ACTIVEDRX算法性能分析第39-47页
        4.1.1 数据流量模型第39-40页
        4.1.2 ACTIVEDRX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第40-44页
        4.1.3 功率节约比分析第44-46页
        4.1.4 平均时延分析第46-47页
    4.2 ACTIVEDRX中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分析第47-57页
        4.2.1 去激活定时器对性能的影响第49-51页
        4.2.2 持续工作定时器对性能的影响第51-53页
        4.2.3 短周期循环定时器对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4.2.4 短周期对性能的影响第55-57页
    4.3 EADRX算法设计第57-61页
        4.3.1 EADRX算法的基本思想第57页
        4.3.2 EADRX算法的状态转移第57-59页
        4.3.3 EADRX算法的基本流程第59-61页
    4.4 EADRX算法仿真分析第61-66页
        4.4.1 仿真场景阐述第61-63页
        4.4.2 仿真结果分析第63-66页
            4.4.2.1 平均时延分析第63-64页
            4.4.2.2 功率节约比分析第64-65页
            4.4.2.3 不同K值对性能的影响第65-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5.1 全文总结第67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端到端的路由算法研究
下一篇:一种C波段速调管发射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