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广州市城市改造的历史研究(1918-2015年)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4页
    1.1 研究背景第21-23页
    1.2 城市改造现状与问题第23-24页
        1.2.1 改造方式——追求经济利益,开发过度第23页
        1.2.2 改造思想——保护思想缺失和偏差第23-24页
        1.2.3 改造规划和管理——政府主导,开发商为辅,缺乏公共参与第24页
    1.3 研究意义第24页
    1.4 概念解释第24-26页
        1.4.1 城市改造第24-25页
        1.4.2 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第25-26页
    1.5 研究范围第26-31页
        1.5.1 对象范围第26-27页
        1.5.2 时间范围和时间阶段划分的依据第27-29页
        1.5.3 地区范围第29-31页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31-34页
        1.6.1 研究方法第31-33页
        1.6.2 研究框架第33-34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4-50页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4-37页
        2.1.1 西方城市改造的发展第34-35页
        2.1.2 西方城市改造思想第35-37页
    2.2 国内研究综述第37-41页
        2.2.1 理论研究第37-39页
        2.2.2 改造历史研究第39-40页
        2.2.3 改造利益主体关系研究第40页
        2.2.4 改造方法和内容研究第40-41页
    2.3 国内外城市改造实践案例第41-49页
        2.3.1 先拆除重建后保护巴黎城市改造第41-44页
        2.3.2 以改造为主的北京城市改造第44-47页
        2.3.3 以保护为主的平遥城市改造第47-49页
        2.3.4 经验和借鉴第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广州市城市改造发展综述第50-71页
    3.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第50-53页
        3.1.1 西方思想影响下和适应新功能的发展背景第50页
        3.1.2 政策和城市规划发展第50-51页
        3.1.3 “马路主义”带动下的城市改造第51-52页
        3.1.4 公私参与的改造机制第52-53页
        3.1.5 相关学者对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的评价第53页
    3.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第53-58页
        3.2.1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政治变化和城市规划发展背景第54-56页
        3.2.2 追求生产功能的城市改造第56-57页
        3.2.3 以政府主导,个人参与为辅的改造机制第57页
        3.2.4 相关学者对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的评价第57-58页
    3.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第58-63页
        3.3.1 经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社会发展的转型第58页
        3.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政策和城市扩张和改造发展背景第58-60页
        3.3.3 城市规划中的旧城发展和改造思想第60-61页
        3.3.4 追求经济利益和土地价值的城市改造第61页
        3.3.5 以政府主导,开发商共同参与的改造机制第61-62页
        3.3.6 相关学者对全面城市改造时期的评价第62-63页
    3.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第63-70页
        3.4.1 迎亚运的旧城改造契机第63-64页
        3.4.2 三旧改造政策、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背景第64-67页
        3.4.3 追求多元化价值的城市快速改造第67-68页
        3.4.4 改造主体、方式多元的机制第68-69页
        3.4.5 相关学者对三旧政策改造时期的评价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道路改造第71-93页
    4.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第71-76页
        4.1.1 道路改造背景第71-72页
        4.1.2 道路改造历程第72-75页
        4.1.3 道路改造模式第75-76页
        4.1.4 道路改造特点第76页
        4.1.5 经验和思考第76页
    4.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第76-79页
        4.2.1 道路改造背景第76-77页
        4.2.2 道路改造历程第77-78页
        4.2.3 道路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78-79页
    4.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第79-86页
        4.3.1 道路改造背景第79页
        4.3.2 道路改造历程第79-82页
        4.3.3 道路改造模式第82-83页
        4.3.4 道路改造特点第83-85页
        4.3.5 教训和思考第85-86页
    4.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第86-91页
        4.4.1 道路改造背景第86页
        4.4.2 道路改造历程第86-89页
        4.4.3 道路改造特点和模式第89-90页
        4.4.4 经验和思考第90-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商业设施改造第93-111页
    5.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第93-96页
        5.1.1 商业设施改造背景第93页
        5.1.2 商业设施改造历程第93-94页
        5.1.3 商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94-96页
    5.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第96-99页
        5.2.1 商业设施改造背景第96页
        5.2.2 商业设施改造历程第96-99页
        5.2.3 商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99页
    5.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第99-106页
        5.3.1 商业设施改造背景第99-100页
        5.3.2 商业设施改造历程第100-104页
        5.3.3 商业设施改造模式第104-105页
        5.3.4 商业设施改造特点第105-106页
    5.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第106-109页
        5.4.1 商业设施改造背景第106页
        5.4.2 商业设施改造历程第106-109页
        5.4.3 商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109页
    5.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六章 工业设施改造第111-130页
    6.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第111-113页
        6.1.1 工业设施改造背景第111页
        6.1.2 工业设施改造历程第111-113页
        6.1.3 工业设施改造特点与模式第113页
    6.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第113-117页
        6.2.1 工业设施改造背景第113-114页
        6.2.2 工业设施改造历程第114-116页
        6.2.3 工业设施改造特点与模式第116-117页
        6.2.4 经验和思考第117页
    6.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第117-122页
        6.3.1 工业设施改造背景第117-118页
        6.3.2 .工业设施改造历程第118-121页
        6.3.3 工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121-122页
        6.3.4 经验与思考第122页
    6.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第122-127页
        6.4.1 工业设施改造背景第122-124页
        6.4.2 工业设施改造历程第124-125页
        6.4.3 工业设施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125-127页
        6.4.4 经验与思考第127页
    6.5 本章小结第127-130页
第七章 住房改造第130-173页
    7.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第130-138页
        7.1.1 住房改造背景第130-133页
        7.1.2 住房改造内容第133-136页
        7.1.3 住房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136-137页
        7.1.4 改造经验和思考第137-138页
    7.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第138-145页
        7.2.1 住房改造背景第138-139页
        7.2.2 住房改造历程第139-140页
        7.2.3 住房改造内容第140-144页
        7.2.4 住房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144-145页
        7.2.5 经验和教训第145页
    7.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第145-158页
        7.3.1 快速改造时期(1978-1998年)第146-155页
        7.3.2 调整控制时期(1998-2008年):第155-157页
        7.3.3 经验和教训第157-158页
    7.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第158-171页
        7.4.1 住房改造背景第158-159页
        7.4.2 住房改造内容第159-170页
        7.4.3 住房改造模式和改造特点第170页
        7.4.4 经验和教训第170-171页
    7.5 本章小结第171-173页
第八章 公园绿地改造第173-189页
    8.1 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1918-1949年)第173-176页
        8.1.1 公园绿地改造背景第173页
        8.1.2 公园绿地改造历程第173-174页
        8.1.3 公园绿地改造特点与模式第174-176页
    8.2 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1949-1978年)第176-180页
        8.2.1 公园绿地改造背景第176页
        8.2.2 公园绿地改造历程第176-178页
        8.2.3 公园绿地改造特点第178-180页
    8.3 全面城市改造时期(1978-2008年)第180-184页
        8.3.1 公园绿地改造背景第180页
        8.3.2 公园绿地改造历程第180-183页
        8.3.3 公园绿地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183-184页
    8.4 三旧政策改造时期(2008-2015年)第184-187页
        8.4.1 公园绿地改造背景第184页
        8.4.2 公园绿地改造历程第184-186页
        8.4.3 公园绿地改造模式与改造特点第186-187页
    8.5 本章小结第187-189页
第九章 广州城市改造的总体特征和经验教训第189-196页
    9.1 广州城市改造的总体特征第189-192页
        9.1.1 影响改造的主导因素多元化第189页
        9.1.2 改造主体、模式多元化和多样化第189-190页
        9.1.3 改造制度和政策趋向专门化和全面化第190页
        9.1.4 改造中政府是主要指导作用第190页
        9.1.5 历史文化保护成为城市改造的重要因素第190-192页
    9.2 不同历史时期推动城市改造的动力因素和经验与教训第192-195页
        9.2.1 肯定城市近代化改造时期的经验:适应新设施和新功能第192-193页
        9.2.2 总结生产性城市改造时期的教训:中央政策的贯彻而忽视城市自身发展自然规律第193页
        9.2.3 总结全面城市改造时期的教训:追求经济价值和城市功能忽视历史文化保护第193-194页
        9.2.4 总结和借鉴三旧政策改造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土地集约化的改造政策第194-195页
    9.3 本章小结第195-196页
讨论与展望第196-202页
    一.从广州市城市改造历史得出的城市改造普遍讨论第196-197页
    二.面对这些讨论的广州乃至全国城市改造的思考第197-200页
    三.创新成果第200-201页
    四.研究展望第201-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0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6-207页
致谢第207-208页
附录第208-214页
附件第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语义的街道特征探索性分析--以广州旧城为例
下一篇:FS市防灾体验馆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