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基础理论 | 第11-23页 |
1.1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一般关系 | 第11-18页 |
1.1.1 党内法规的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1.1.2 党内法规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5页 |
1.1.3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 第15-18页 |
1.2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1.2.1 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的必然要求 | 第18-19页 |
1.2.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途径 | 第19页 |
1.2.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要条件 | 第19-20页 |
1.2.4 实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必由之路 | 第20页 |
1.3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法理基础 | 第20-23页 |
1.3.1 相同的权力来源 | 第20-21页 |
1.3.2 一致的价值目标取向 | 第21-22页 |
1.3.3 互相呼应的逻辑体系 | 第22-23页 |
第2章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历程及经验 | 第23-29页 |
2.1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历程——以宪法修改为视角 | 第23-26页 |
2.1.1 中共十四大党章的修改与1993年宪法的局部修正 | 第23-24页 |
2.1.2 中共十五大党章的修改与1999年宪法的局部修正 | 第24-25页 |
2.1.3 中共十六大党章的修改与2004年宪法的局部修正 | 第25页 |
2.1.4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党章的修改与2018年宪法的局部修正 | 第25-26页 |
2.2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经验 | 第26-29页 |
2.2.1 时间上的迅速及时性 | 第27页 |
2.2.2 内容上的承接吻合性 | 第27-28页 |
2.2.3 价值上的高度耦合性 | 第28-29页 |
第3章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存在的矛盾冲突及原因 | 第29-35页 |
3.1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 第29-31页 |
3.1.1 规范领域的混乱 | 第29-30页 |
3.1.2 规范内容的冲突 | 第30-31页 |
3.1.3 制裁手段的错位 | 第31页 |
3.2 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 | 第31-35页 |
3.2.1 对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把握不准确 | 第31-32页 |
3.2.2 党内法规本身科学化、体系化不足 | 第32-33页 |
3.2.3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关部门间缺乏互动和沟通 | 第33-35页 |
第4章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路径 | 第35-45页 |
4.1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4.1.1 党内法规不得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原则 | 第35-36页 |
4.1.2 党内法规严于国家法律原则 | 第36-37页 |
4.1.3 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良性互动原则 | 第37页 |
4.2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基准 | 第37-39页 |
4.2.1 体系相容的正和性 | 第37-38页 |
4.2.2 规范特点的互补性 | 第38页 |
4.2.3 道德倡导的递进性 | 第38-39页 |
4.3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机制构建 | 第39-45页 |
4.3.1 建立健全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衔接协调机制 | 第39-40页 |
4.3.2 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 第40-41页 |
4.3.3 完善执纪执法联席会议制度 | 第41-43页 |
4.3.4 强化实施后评估制度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