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概述 | 第15-25页 |
2.1 西安市城中村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1.1 西安市城中村的定义及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2.1.2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 | 第16页 |
2.1.3 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性住房的特点 | 第16-17页 |
2.1.4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要点 | 第17页 |
2.2 PPP模式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PPP模式的定义 | 第17-18页 |
2.2.2 PPP模式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3 PPP模式的基本形式 | 第19页 |
2.3 PPP模式引入西安市城中村项目改造的适用性分析 | 第19-25页 |
2.3.1 PPP模式引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支撑 | 第20-22页 |
2.3.2 PPP模式引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3页 |
2.3.3 PPP模式引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章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中的风险识别 | 第25-34页 |
3.1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特点 | 第25页 |
3.2 风险识别的意义 | 第25-26页 |
3.3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识别 | 第26-30页 |
3.3.1 WBS-RBS风险识别法 | 第26页 |
3.3.2 运用WBS-RBS法进行风险识别 | 第26-30页 |
3.4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识别体系建立 | 第30-34页 |
3.4.1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评价风险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3.4.2 各风险指标涵义解释 | 第31-34页 |
第四章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风险评价 | 第34-41页 |
4.1 风险评价的概述 | 第34页 |
4.2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因素多维属性的确定 | 第34页 |
4.3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 第34-41页 |
4.3.1 风险维度的衡量 | 第35-36页 |
4.3.2 单个风险因素的风险度 | 第36页 |
4.3.3 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 第36-40页 |
4.3.4 项目的综合风险度 | 第40-41页 |
第五章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研究 | 第41-48页 |
5.1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参与主体 | 第41-42页 |
5.1.1 城中村村集体(村民) | 第41-42页 |
5.1.2 政府部门 | 第42页 |
5.1.3 私人开发商 | 第42页 |
5.1.4 外来暂住人群 | 第42页 |
5.2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 | 第42-43页 |
5.3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分担建议 | 第43-44页 |
5.4 建立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利益分配模型 | 第44-48页 |
5.4.1 确定分担效用函数 | 第44-45页 |
5.4.2 政府部门与私人开发商的“讨价还价”博弈分析 | 第45-46页 |
5.4.3 构建效用函数 | 第46页 |
5.4.4 确定分配因子的值 | 第46页 |
5.4.5 求纳什均衡方程的解 | 第46-48页 |
第六章 PPP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案例分析 | 第48-55页 |
6.1 案例概述 | 第48页 |
6.2 项目风险评价 | 第48-50页 |
6.2.1 确定可行集与冲突点 | 第48页 |
6.2.2 函数的构建 | 第48-49页 |
6.2.3 确定各风险等级的权重求各部门分配因子的值 | 第49-50页 |
6.3 建立判断矩阵并确定各风险等级的权重 | 第50-53页 |
6.4 求解基于风险分担的利益分配 | 第53-55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55-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