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S-P表在高中生物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教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8-10页
        1.1.1 国外S-P表在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的研究第8-9页
        1.1.2 国内S-P表在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的研究第9-10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3.1 本研究理论意义第11页
        1.3.2 本研究实践意义第11-12页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1.4.1 形成性评价(教学诊断)的界定第12-13页
        1.4.2 S-P表的界定第13页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17页
        1.5.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第14页
        1.5.2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第14-15页
        1.5.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第15页
        1.5.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5-17页
第2章 S-P表在高中生物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复习前测)第17-29页
    2.1 研究思路第17页
    2.2 研究方法第17页
    2.3 研究对象第17页
        2.3.1 复习前测研究对象第17页
        2.3.2 访谈对象第17页
    2.4 研究过程第17-29页
        2.4.1 构建复习课前测试题第17-18页
        2.4.2 进行复习课前测第18-20页
        2.4.3 复习课前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及S-P表的构建第20-26页
        2.4.4 计算学生和问题注意系数第26-29页
第3章 应用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对策第29-39页
    3.1 主要问题第29-35页
        3.1.1 S-P表曲线数据分析第29-30页
        3.1.2 注意系数评价标准第30-35页
    3.2 主要对策第35-39页
        3.2.1 优化复习内容,确定复习起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第35-36页
        3.2.2 优选复习方法,定位知识和能力复习目标,关注复习目标的达成第36-37页
        3.2.3 提高教学评价测试题目品质,更新评价理念第37-39页
第4章 S-P表在高中生物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复习后测)第39-45页
    4.1 研究对象和样本第39-41页
        4.1.1 复习课后测试试题的构成第39页
        4.1.2 绘出S-P表及S线和P线第39-41页
    4.2 数据分析第41页
        4.2.1 S-P表曲线分析第41页
        4.2.2 前后测S-P表曲线对比分析第41页
    4.3 期中测试相关试题与其他平行班的数据分析第41-45页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45-47页
    5.1 研究结论第45页
    5.2 研究展望第45-47页
附录A 有关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前测第47-49页
附录B 高中生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容的访谈提纲第49-50页
附录C 有关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后测第50-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读书笔记提升高中议论文写作素养初探--以浙江省采用的苏教版教材为例
下一篇:高中生物理电磁学前概念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