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7页 |
1.1 多巴胺改性粘土的概述 | 第15-24页 |
1.1.1 多巴胺的概述 | 第15-22页 |
1.1.1.1 多巴胺的结构 | 第16-17页 |
1.1.1.2 多巴胺的自聚机理 | 第17-18页 |
1.1.1.3 (聚)多巴胺的仿生性能 | 第18-21页 |
1.1.1.4 多巴胺表面功能化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1.2 粘土的概述 | 第22-24页 |
1.1.2.1 粘土的分类 | 第22页 |
1.1.2.2 蒙脱土的结构与性能 | 第22-23页 |
1.1.2.3 蒙脱土的表面改性手段 | 第23-24页 |
1.1.2.4 多巴胺改性粘土(蒙脱土)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2 橡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概述 | 第24-29页 |
1.2.1 橡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结构 | 第25-26页 |
1.2.2 橡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1.2.3 橡胶/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27页 |
1.2.4 聚合物/多巴胺改性粘土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3 本研究所采用的表征手段简介 | 第29-34页 |
1.3.1 DPPH法测定物质的自由基捕捉活性 | 第29-31页 |
1.3.2 固体核磁~1H-NMR评价橡胶交联网络的结构性 | 第31页 |
1.3.3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SR研究橡胶老化反应的机理 | 第31-33页 |
1.3.4 降解活化能的动力学分析橡胶的热稳定性 | 第33-34页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4-37页 |
1.4.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4.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5页 |
1.4.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多巴胺改性粘土的制备与表征 | 第37-47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2.2.3 实验设备与表征 | 第38-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2.3.1 多巴胺改性粘土的层间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2.3.2 多巴胺改性粘土的表面元素分析 | 第41-42页 |
2.3.3 多巴胺涂层的自由基捕捉活性 | 第42-44页 |
2.4 结论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天然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界面设计及性能研究 | 第47-61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7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47-48页 |
3.2.3 实验设备与表征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3.3.1 天然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界面设计原则 | 第49-54页 |
3.3.1.1 多巴胺改性粘土在天然橡胶件中的分散性 | 第50-51页 |
3.3.1.2 天然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界面作用 | 第51-54页 |
3.3.1.3 天然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交联网络结构 | 第54页 |
3.3.2 多巴胺改性粘土与天然橡胶的力学性能及补强机理 | 第54-56页 |
3.3.3 天然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热氧稳定性分析 | 第56-60页 |
3.3.3.1 热氧降解活化能Ea拟合分析 | 第56-58页 |
3.3.3.2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 第58-59页 |
3.3.3.3 老化试验分析 | 第59-60页 |
3.4 结论 | 第60-61页 |
第四章 丁苯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热氧老化性能研究 | 第61-77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1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61-62页 |
4.2.3 测试表征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5页 |
4.3.1 丁苯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结构 | 第63-66页 |
4.3.1.1 层间结构XRD | 第63-64页 |
4.3.1.2 形貌观察TEM | 第64-65页 |
4.3.1.3 界面作用SEM | 第65-66页 |
4.3.2 丁苯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力学性能 | 第66页 |
4.3.3 丁苯橡胶/多巴胺改性粘土的热氧稳定性和机理分析 | 第66-75页 |
4.3.3.1 原位热氧老化分析ESR | 第67-70页 |
4.3.3.2 热氧降解活化能拟合TGA | 第70-73页 |
4.3.3.3 化学成分分析TG-IR | 第73-75页 |
4.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研究成果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