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1 西洋参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1 西洋参概述 | 第9-10页 |
1.2 破壁粉碎技术在药材中的运用和优点 | 第10-12页 |
1.3 西洋参破壁粉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2 西洋参破壁粉体外溶出度研究 | 第12-14页 |
2.1 以水为溶出介质的溶出度研究 | 第12-13页 |
2.2 以模拟胃液为溶出介质的溶出度研究 | 第13页 |
2.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3 小肠吸收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及现状 | 第14-17页 |
3.1 小肠吸收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3.2 小肠吸收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3.3 小肠吸收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3.4 肠外翻技术在研究小肠吸收方面运用的现状 | 第16-17页 |
3.5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7页 |
4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及现状 | 第17-21页 |
4.1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7-18页 |
4.2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4.3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4.4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西洋参药材的含量测定研究 | 第21-27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21-22页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2 色谱分析条件 | 第22-23页 |
2.3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3页 |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3-26页 |
3.1 色谱分析条件优化 | 第23-24页 |
3.2 方法学验证 | 第24-25页 |
3.3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西洋参破壁粉、粗粉和饮片体外溶出度比较研究 | 第27-4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7-29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27-28页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2.2 色谱分析条件 | 第29页 |
2.3 西洋参破壁粉、粗粉和饮片中人参皂苷溶出总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2.4 西洋参破壁粉、粗粉和饮片以水为溶出介质的溶出度测定 | 第30页 |
2.5 西洋参破壁粉、粗粉和提取物以模拟胃液为溶出介质的溶出度测定 | 第30-31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1-38页 |
3.1 色谱分析条件优化 | 第31-32页 |
3.2 方法学验证 | 第32-33页 |
3.3 西洋参破壁粉与粗粉、饮片溶出总量的比较 | 第33-34页 |
3.4 以水为溶出介质的西洋参破壁粉、粗粉和饮片的溶出度比较 | 第34-35页 |
3.5 以模拟胃液为溶出介质的西洋参破壁粉、粗粉和饮片的溶出度比较 | 第35-38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4.1 小结 | 第38页 |
4.2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基于肠外翻模型的破壁粉与提取物吸收比较 | 第40-5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0-42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40-41页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1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41-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6页 |
2.1 色谱及质谱分析条件 | 第42页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2-45页 |
2.3 供试药液的制备 | 第45页 |
2.4 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实验 | 第45-46页 |
2.5 样品前处理 | 第4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6-52页 |
3.1 特异性考察 | 第46-48页 |
3.2 萃取回收率试验 | 第48-49页 |
3.3 精密度试验 | 第49页 |
3.4 短期稳定性试验 | 第49-50页 |
3.5 检测限和定量限 | 第50页 |
3.6 肠外翻吸收比较 | 第50-52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基于动物的破壁粉、粗粉和提取物吸收比较 | 第53-6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54页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5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5-60页 |
2.1 色谱及质谱分析条件 | 第55-56页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58页 |
2.3 供试药液的制备 | 第58-59页 |
2.4 比格犬的给药和样品采集 | 第59页 |
2.5 样品前处理 | 第59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59-6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0-67页 |
3.1 特异性考察 | 第60-61页 |
3.2 萃取回收率试验 | 第61-62页 |
3.3 精密度试验 | 第62-63页 |
3.4 稳定性试验 | 第63-64页 |
3.5 检测限和定量限 | 第64页 |
3.6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64-67页 |
4.讨论与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