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 第9-12页 |
1.1.1 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9页 |
1.1.2 重金属来源 | 第9-10页 |
1.1.3 重金属危害 | 第10页 |
1.1.4 环境中重金属的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1.4.1 总量法 | 第10-11页 |
1.1.4.2 形态分析法 | 第11-12页 |
1.2 重金属毒理学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1.2.1 重金属生物可给性概念 | 第12-13页 |
1.2.2 动物试验方法 | 第13页 |
1.2.3 体外试验方法 | 第13-16页 |
1.3 体外试验对不同基质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体外提取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 第21-2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1.3 统计分析与质量控制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3-25页 |
2.2.1 四种体外提取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提取效果 | 第23页 |
2.2.2 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分析 | 第23-25页 |
2.2.3 讨论 | 第25页 |
2.3 结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利用PBET法比较土壤重金属在胃相及胃肠相的提取效果 | 第26-33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9页 |
3.1.1 供试样品 | 第26页 |
3.1.2 土壤理化性质 | 第26-28页 |
3.1.3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3.1.4 计算与质量控制 | 第2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3.2.1 土壤重金属在胃相和胃肠相的生物可给性比较 | 第29-30页 |
3.2.2 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在胃相和胃肠相提取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讨论 | 第31-32页 |
3.3 结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内容物对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 第33-39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4.1.1 供试土壤 | 第33页 |
4.1.2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4.1.3 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 | 第33-3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4.2.1 面粉对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 第34页 |
4.2.2 茶多酚对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4.2.3 讨论 | 第37-38页 |
4.3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体外提取实验条件对土壤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影响 | 第39-47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5.1.1 供试土壤 | 第39页 |
5.1.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39页 |
5.1.3 实验设计 | 第39-40页 |
5.1.4 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 | 第40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5.2.1 胃液pH值的影响 | 第40-42页 |
5.2.2 土液比的影响 | 第42-44页 |
5.2.3 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44-46页 |
5.3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 第47-56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47-50页 |
6.1.1 试验材料 | 第47-48页 |
6.1.2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6.1.3 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6.2.1 应用体外提取方法分析评价扬州市土壤和灰尘中的重金属生物可给性 | 第50-53页 |
6.2.1.1 应用SBET法分析 | 第50页 |
6.2.1.2 应用PBET法分析 | 第50-52页 |
6.2.1.3 两种分析方法的生物可给性比较 | 第52-53页 |
6.2.2 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 第53-55页 |
6.2.2.1 应用SBET法评价 | 第53页 |
6.2.2.2 应用PBET法评价 | 第53-54页 |
6.2.2.3 两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54-55页 |
6.3 结论 | 第55-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7页 |
7.3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