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5页 |
1.2.1 环境因素对桥梁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9-12页 |
1.2.2 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桥梁损伤诊断方法研究 | 第12-15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于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的桥梁损伤诊断方法 | 第16-27页 |
2.1 桥梁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 第16-21页 |
2.1.1 桥梁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的基本思想 | 第16-17页 |
2.1.2 桥梁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的算法实现 | 第17-21页 |
2.2 基于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的桥梁损伤诊断 | 第21-26页 |
2.2.1 桥梁模态参数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模型建立 | 第21-23页 |
2.2.2 桥梁结构损伤诊断算法实现 | 第23-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南京长江三桥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的数据前处理 | 第27-42页 |
3.1 南京长江三桥概况 | 第27-28页 |
3.2 南京长江三桥健康监测系统简介 | 第28-32页 |
3.3 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的数据前处理 | 第32-41页 |
3.3.1 桥梁结构原始监测数据 | 第32-34页 |
3.3.2 桥梁结构监测数据前处理 | 第34-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南京长江三桥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及损伤诊断 | 第42-64页 |
4.1 南京长江三桥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 | 第42-56页 |
4.1.1 车辆荷载对监测模态参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2 第一层聚类分析结果 | 第43-45页 |
4.1.3 第二层聚类分析结果 | 第45-51页 |
4.1.4 第三层聚类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4.1.5 多等级模态参数识别的等级划分结果 | 第53-56页 |
4.2 南京长江三桥损伤诊断 | 第56-63页 |
4.2.1 桥梁模态参数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模型建立 | 第56-61页 |
4.2.2 桥梁结构损伤诊断结果 | 第61-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