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现浇密柱钢丝网架聚苯夹芯混凝土承重墙板式住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我国住宅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第11-12页
    1.3 夹芯墙体系国内外现状第12-13页
    1.4 现浇密柱钢丝网架聚苯夹芯混凝土承重墙板结构体系的提出及简介第13-16页
        1.4.1 结构体系的提出第13-15页
        1.4.2 结构体系的优点第15-16页
    1.5 抗震性能研究目的及抗震设计思想第16-18页
        1.5.1 抗震性能研究的目的第16页
        1.5.2 抗震研究的思想及破坏准则第16-18页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现浇密柱钢丝网架聚苯夹芯混凝土承重墙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20-46页
    2.1 承重墙板静力试验分析第20-23页
        2.1.1 试件第20-21页
        2.1.2 构件的连接方式第21-22页
        2.1.3 加载装置及方案第22-23页
    2.2 墙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23-25页
        2.2.1 混凝土本构关系理论分析第23-24页
        2.2.2 混凝土强度准则分析第24页
        2.2.3 单元模型研究第24-25页
        2.2.4 其他相关研究第25页
    2.3 材料本构关系分析第25-30页
        2.3.1 钢丝的本构关系分析第25-27页
        2.3.2 钢筋的本构关系分析第27页
        2.3.3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分析第27-30页
    2.4 混凝土的强度准则分析第30-32页
        2.4.1 混凝土破坏准则分析第30-31页
        2.4.2 混凝土屈服准则分析第31-32页
        2.4.3 混凝土流动准则分析第32页
    2.5 承重墙板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第32-34页
        2.5.1 模型简化与基本假定分析第32-33页
        2.5.2 有限元模型分析第33-34页
    2.6 现浇密柱钢丝网架聚苯夹芯混凝土承重墙板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34-43页
        2.6.1 有限元模型轴向承载力计算值分析第34-35页
        2.6.2 有限元计算与试验的的荷载位移曲线比较分析第35-36页
        2.6.3 承重墙板应力分析第36-38页
        2.6.4 墙板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8-43页
    2.7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方法分析第46-54页
    3.1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46-48页
        3.1.1 静力阶段第46页
        3.1.2 反应谱阶段第46-47页
        3.1.3 动力阶段(非线性振动反应)第47-48页
        3.1.4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法)第48页
    3.2 动力时程分析第48-52页
        3.2.1 时程分析法计算分析第49-50页
        3.2.2 时程分析的模型分析第50页
        3.2.3 地震波输入的选择与调整分析第50-51页
        3.2.4 阻尼处理分析第51-52页
        3.2.5 地震反应方程的数值分析第52页
    3.3 规范公式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第52-54页
        3.3.1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52-54页
第四章 结构地震作用弹塑性时程分析第54-76页
    4.1 钢丝网架聚苯夹芯混凝土承重墙板结构住宅楼工程概况第54-55页
    4.2 计算模型研究第55-57页
        4.2.1 模型分析第56页
        4.2.2 硬化准则分析第56-57页
    4.3 结构模态分析第57-58页
    4.4 三维弹塑性时程分析第58-73页
        4.4.1 地震波选取分析第58-60页
        4.4.2 三维弹塑性时程计算结果分析第60-72页
        4.4.3 抗震性能评估第72-73页
    4.5 规范简化地震计算公式修正参数第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5.1 结论第76页
    5.2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热蓄热屋顶式太阳房热过程及优化设计
下一篇:偏心相贯节点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