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贵溪象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引言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6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6-28页 |
| 2.1 研究区地学概况 | 第17-20页 |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 2.1.2 地质概况 | 第18-20页 |
|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 2.2.1 人 | 第20页 |
| 2.2.2 交通 | 第20页 |
| 2.2.3 经济 | 第20-21页 |
| 2.3 研究区旅游资源 | 第21-28页 |
| 2.3.1 地质遗迹资源 | 第23-24页 |
| 2.3.2 人文遗迹资源 | 第24-26页 |
| 2.3.3 生态资源 | 第26-28页 |
| 3 象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景观特征特色、分布与成因 | 第28-38页 |
| 3.1 象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景观的分布 | 第28-29页 |
| 3.2 象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景观的特征及特色景观 | 第29-34页 |
| 3.2.1 象山地质公园景观特征 | 第29-31页 |
| 3.2.2 象山地质公园特色景观 | 第31-34页 |
| 3.3 象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的成因 | 第34-38页 |
| 4 象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第38-50页 |
| 4.1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 4.1.1 模糊数学方法 | 第38-39页 |
| 4.1.2 模糊数学方法实施步骤 | 第39页 |
| 4.2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 第39-46页 |
| 4.2.1 影响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因素 | 第39-40页 |
| 4.2.2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评价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 4.2.3 评价对象集 | 第41页 |
| 4.2.4 评价模型中评价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41-46页 |
| 4.2.5 评语集 | 第46页 |
| 4.3 象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 5 象山地质公园发展战略研究 | 第50-64页 |
| 5.1 地质公园遗迹开发现状 | 第50-51页 |
| 5.2 象山地质公园发展战略定位 | 第51-56页 |
| 5.2.1 GE矩阵简化模型 | 第51-52页 |
| 5.2.2 象山地质公园GE矩阵分析 | 第52-54页 |
| 5.2.3 象山地质公园战略定位分析 | 第54-55页 |
| 5.2.4 象山地质公园发展定位 | 第55-56页 |
| 5.3 象山地质公园发展战略 | 第56-64页 |
| 5.3.1 景观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 5.3.2 路线发展规划 | 第58-61页 |
| 5.3.3 象山地质公园可持续开发和保护建议 | 第61-6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结论 | 第64页 |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在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