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金属氚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 氚化钛中氦和氢的行为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1 氚化钛中氦行为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2 氚化钛中氢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金属氚化物中氦和氢行为的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计算机模拟方法 | 第19-21页 |
1.3.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计算机模拟方法-从头算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24-46页 |
2.1 从头算法 | 第24-35页 |
2.1.1 从头算法简介 | 第24-25页 |
2.1.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5-32页 |
2.1.2.1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26-27页 |
2.1.2.2 Kohn-Sham方程 | 第27-28页 |
2.1.2.3 交换关联势 | 第28-30页 |
2.1.2.4 周期性超单元近似 | 第30-31页 |
2.1.2.5 赝势近似 | 第31-32页 |
2.1.3 从头算法软件包VASP功能简介 | 第32-35页 |
2.2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35-46页 |
2.2.1 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35页 |
2.2.2 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5-41页 |
2.2.2.1 牛顿运动方程 | 第36页 |
2.2.2.2 数值积分算法 | 第36-39页 |
2.2.2.3 周期性边界条件与最近镜像 | 第39-41页 |
2.2.3 势函数 | 第41页 |
2.2.4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步骤 | 第41-44页 |
2.2.5 分子动力学方法子程序功能简介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研究 | 第46-55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46-48页 |
3.3 金属氢化物的力学性质 | 第48-51页 |
3.3.1 金属氢化物的晶格常数和弹性常数 | 第48-49页 |
3.3.2 金属氢化物的弹性模量 | 第49-50页 |
3.3.3 小结 | 第50-51页 |
3.4 金属氢化物的电子特性 | 第51-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氚化钛中氢和氦的行为研究 | 第55-66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氚化钛中氢的行为研究 | 第55-58页 |
4.2.1 理论模型 | 第56页 |
4.2.2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56-57页 |
4.2.3 小结 | 第57-58页 |
4.3 氚化钛中氦的行为研究 | 第58-65页 |
4.3.1 理论模型 | 第58页 |
4.3.2 氦对氚化钛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2.1 氦对氚化钛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2.2 氦对氚化钛电子特性的影响 | 第60页 |
4.3.3 氚化钛中氦的占位和迁移 | 第60-64页 |
4.3.4 氚化钛中氦的聚集 | 第64-65页 |
4.3.5 小结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合金化对氚化钛性能的影响 | 第66-83页 |
5.1 引言 | 第66-67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67页 |
5.3 金属氚化物中氢的行为研究 | 第67-73页 |
5.3.1 理论模型 | 第67-68页 |
5.3.2 氢对金属氚化物晶格常数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3 氢对金属氚化物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4 氢对金属氚化物电子特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5.3.5 自旋极化对对金属氚化物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5.3.6 小结 | 第73页 |
5.4 合金化对金属氚化物性能的影响 | 第73-81页 |
5.4.1 理论模型 | 第74-75页 |
5.4.2 钛、锆、铪三元合金氚化物体系的力学稳定性 | 第75-78页 |
5.4.3 钛、锆、铪金属氚化物体系的电子特性 | 第78-81页 |
5.4.5 小结 | 第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氦在钛中行为的初步研究 | 第83-100页 |
6.1 引言 | 第83页 |
6.2 计算方法 | 第83-84页 |
6.3 氦在钛中的稳定占位情况 | 第84-91页 |
6.3.1 理论模型 | 第84-85页 |
6.3.2 氦在钛中间隙位置的稳定性研究 | 第85-91页 |
6.3.3 小结 | 第91页 |
6.4 钛的键序相互作用势的拟合 | 第91-98页 |
6.4.1 理论模型 | 第91-94页 |
6.4.1.1 势函数 | 第91-93页 |
6.4.1.2 拟合方法 | 第93-94页 |
6.4.2 拟合结果 | 第94-95页 |
6.4.3 势函数的验证 | 第95-98页 |
6.4.4 小结 | 第9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0-103页 |
7.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7.2 本论文的创新 | 第101-102页 |
7.3 展望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