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人群暴露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第14-17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37页
    2.1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物化性质第21-22页
    2.2 持久性有机氯类污染物土壤残留及健康风险的相关标准第22-26页
        2.2.1 国内相关标准第22-24页
        2.2.2 国外相关标准第24-26页
    2.3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土壤及人体中的残留水平第26-30页
        2.3.1 土壤残留水平第26-29页
        2.3.2 人体中残留水平第29-30页
    2.4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第30-33页
        2.4.1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急性毒性第30-31页
        2.4.2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慢性毒性第31-32页
        2.4.3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毒性的对映体差异第32-33页
    2.5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第33-37页
        2.5.1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第33-34页
        2.5.2 致癌风险第34-35页
        2.5.3 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第35页
        2.5.4 免疫系统影响第35-37页
第三章 农田土DDT残留水平及人群乳腺癌风险研究第37-63页
    3.1 中国农田土DDT的残留清单第37-48页
        3.1.1 采样及样品预处理第37-41页
        3.1.2 实验室检测方法第41-42页
        3.1.3 质量控制第42页
        3.1.4 研究结果第42-48页
    3.2 中国人群膳食暴露对DDT富集的影响第48-56页
        3.2.1 人口加权浓度第48-51页
        3.2.2 膳食结构的暴露影响第51-55页
        3.2.3 体内暴露水平的估计第55-56页
    3.3 中国人群暴露于土壤DDT残留的乳腺癌风险第56-59页
        3.3.1 乳腺癌风险评估方法第56-57页
        3.3.2 评估结果第57-59页
    3.4 讨论第59-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海岛人群HCH暴露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第63-77页
    4.1 对象与内容第63-65页
        4.1.1 研究现场险第63-64页
        4.1.2 调查对象第64页
        4.1.3 调查内容第64-65页
    4.2 研究方法第65-67页
        4.2.1 脐带血浆样品收集、保存与运输第65页
        4.2.2 脐血浆中HCH的实验室检测第65-67页
        4.2.3 质量控制第67页
        4.2.4 统计方法第67页
    4.3 研究结果第67-74页
        4.3.1 产妇及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第67-68页
        4.3.2 HCH残留物的分布特点第68-69页
        4.3.3 脐血HCHs残留的相关因素分析第69-71页
        4.3.4 HCH与胎儿、新生儿发育的关系第71-74页
    4.4 讨论第74-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暴露对二型糖尿病风险的meta分析第77-101页
    5.1 研究背景第7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7-83页
        5.2.1 资料收集第77-78页
        5.2.2 纳入标准第78页
        5.2.3 数据提取第78-79页
        5.2.4 质量评估第79-82页
        5.2.5 数据分析第82-83页
    5.3 研究结果第83-98页
        5.3.1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第83-90页
        5.3.2 质量评估结果第90-92页
        5.3.3 估计值合并结果第92-95页
        5.3.4 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第95-96页
        5.3.5 发表偏倚第96-98页
    5.4 讨论第98-100页
    5.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1-104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101-102页
    6.2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第102-103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2页
个人筒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EA/离子液体混合水溶液吸收CO2的传质—反应机理
下一篇:钼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