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内部流动及再生特性的数值模拟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字母注释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前言第13-15页
    1.2 柴油机微粒组成及生成机理第15-16页
    1.3 柴油机排放法规及排放控制技术第16-20页
        1.3.1 柴油机排放法规第16-18页
        1.3.2 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第18-20页
    1.4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介绍第20-23页
        1.4.1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材料第20-22页
        1.4.2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工作原理第22页
        1.4.3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第22-23页
    1.5 国内外DPF流动及再生研究现状第23-25页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DPF孔道内流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27-37页
    2.1 控制方程第27-28页
        2.1.1 质量守恒方程第27页
        2.1.2 动量守恒方程第27-28页
    2.2 计算模型及算法第28-32页
        2.2.1 湍流模型第28-29页
        2.2.2 离散相模型第29-30页
        2.2.3 多孔介质理论第30-31页
        2.2.4 FLUENT多孔介质模型第31-32页
        2.2.5 SIMPLE算法第32页
    2.3 CFD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2-36页
        2.3.1 CFD简介第32-33页
        2.3.2 FLUENT软件介绍第33-34页
        2.3.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第34-36页
    2.4 模型验证第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DPF孔道内流动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7-47页
    3.1 气相流动及分析第37-40页
    3.2 微粒的流动分析第40-42页
    3.3 流动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42-46页
        3.3.1 壁面渗透率的影响第42-44页
        3.3.2 滤饼层的影响第4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DPF加热再生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第47-59页
    4.1 加热再生模型的建立第47-49页
        4.1.1 微粒及灰分层模型第47页
        4.1.2 加热再生模型第47-49页
    4.2 模型的验证第49-50页
    4.3 DPF结构参数对其再生的影响第50-51页
    4.4 不均匀分布特性对DPF再生的影响第51-58页
        4.4.0 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第51-53页
        4.4.1 微粒层分布特性对再生的影响第53-55页
        4.4.2 灰分层分布特性对再生的影响第55-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全文总结第59-60页
    5.2 工作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喷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及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
下一篇: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性能分析及其传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