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3-R(?)S卧式布局并联机构的重力补偿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字母注释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重力补偿方法第16-21页
            1.2.1.1 受控力平衡第16-18页
            1.2.1.2 结构设计自平衡第18-21页
        1.2.2 重力补偿装置设计第21-2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位置逆解及重力引起的机构末端变形分析第24-39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运动学逆解第24-27页
        2.2.1 机构简介与位姿描述第24-26页
        2.2.2 运动学逆解第26-27页
    2.3 重力引起的机构末端变形分析第27-37页
        2.3.1 整机静柔度建模第27-30页
            2.3.1.1 3-R(?)S机构柔度矩阵第28-30页
            2.3.1.2 末端执行器柔度矩阵第30页
        2.3.2 重力等效模型第30-32页
            2.3.2.1 R(?)S支链重力等效第31-32页
            2.3.2.2 末端执行器重力等效第32页
        2.3.3 重力造成的机构末端变形分析第32-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被动式重力补偿装置设计第39-51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重力补偿装置设计第39-43页
    3.3 重力补偿模型第43-45页
    3.4 弹簧参数优化第45-47页
        3.4.1 目标函数及设计变量第45-46页
        3.4.2 约束条件第46页
        3.4.3 算例第46-47页
    3.5 重力补偿效果评估第47-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主动式重力补偿装置设计第51-64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一维位移补偿装置的布置方案第51-55页
        4.2.1 给定工作轨迹下的机构相关指标分析第51-53页
        4.2.2 一维位移补偿装置布局选择第53-55页
    4.3 位移曲线优化第55-60页
        4.3.1 设计变量第55-57页
        4.3.2 目标函数第57-58页
        4.3.3 约束条件第58页
        4.3.4 算例第58-60页
    4.4 一维位移补偿装置结构设计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全文结论第64-65页
    5.2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电振荡器(OEO)结构测量角速度的新方案
下一篇:基于STIRPAT模型的金砖国家碳排放因素研究